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74新闻与传播实务之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采访时如何做好记录工作?

【答案】(1)关于采访时做记录工作的三种看法

①当场不记

持这种看法的同志认为,“好的记者采访时都不当面记录(必要的数字、名称除外),和别人交谈主要是了解对方的观点,因为其他材料,你在研究积累的过程中都己经很熟了。”

②“当场少记,事后多记”

持这种看法的同志认为,当场多记会妨碍记者的“观察和分析”,因为当对方给你谈情况的时候,你忙着记录,眼睛就不能观察对方的表情和情绪,脑子就不能对对方谈的事实加以思索、分析和判断。记者就已经不是记者,而是变成记录者了。

③访问时记得越详细越好

持这种看法的同志认为,访问时记得越详细越好,因为记得不详细容易出现错误。他们认为,记者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

(2)采访时做记录工作的方法

①采访是很复杂的工作,小能小分情况强求一律用一种办法。当面记与小记,是多记还是少记,是详记还是略记,要考虑以下因素具体分析:

a. 看采访对象的情况

有些采访对象,你如果不记,他以为你不尊重他; 另一些采访对象,他一讲话,你如果立即掏出笔记本来,他就紧张了,不敢敞开思想谈了。

b. 要看记者本身的条件

每个记者的水平、经验、记忆力不尽相同,因而对不同的记者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c. 在一般情况下,以当场少记,事后多记为好

访问是一种很紧张的脑力劳动,如果记者只忙于埋头记,确实妨碍自己观察对方的言谈举止,也顾不上分析思考对方的谈话,不断提出新问题,而当场少记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当场少记,不是不记,而是记要点,记精粹的话,记生动的语言,记人名、地名、物名、数字之类。事后多记,具指在访问结束后,抓紧时间尽可能详细补记,以备忘。

②做记录还要讲究速度,记者最好会速记

为了记得快,有些记者把句式简化,用某些符号来代替某些词汇,也不失为一种“速记”办法。

③有些场合需要使用录音机

如采访重要人物或高级领导干部,要不遗漏地记下他们的全部谈话,在征求他们同意后,可

以使用录音机。现在的录音机小巧玲珑,携带方便,工作效率也可以得到提高。

2. 如何处理记者和编辑部的关系?

【答案】记者必须要能够处理好与编辑部的关系,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努力:

(1)服从编辑部调遣

记者是编辑部的成员,是在编辑部领导下进行采访报道工作的。按照编辑部在每个时期的宣传方针和计划来安排自己的报道,接受编辑部给的任务,是一个记者起码的工作常识和组织观念。

(2)从实际出发

在多数情况下,编辑部交给的任务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但是当所分的任务与实际情况不那么吻合时,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向编辑部说明情况,要求改变任务,把对编辑部负责和对实际负责一致起来。

(3)发挥主动性

记者不能光靠编辑部出题目过日子。一个有作为的记者,应当发挥主动性,通过自己的深入采访,从实际牛不断地发现新线索、新题目、新典型。

(4)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

记者和编辑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完全一致,再加上具体人的水平有高有低等诸多因素,在工作中难免产生矛盾。编辑与记者之间,要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通气,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氛围。

(5)要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重要问题要及时请示,以争取编辑部的领导支持

(6)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

这样记者可以学习编辑业务,编辑也可以学习记者业务,成为“全才”; 在互知甘苦后,也有利于解决记者与编辑之间出现的矛盾。

3. 开座谈会采访的优点和局限有哪些? 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案】(1)开座谈会采访的优点

①有利于较快地掌握各方面的情况

一个个地挨个采访,是一个办法,但这个办法费时多,来得慢。快一点的办法是召开座谈会,请有关方面的人来参加,这样就能把情况集中起来。

②有利于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应

对一些重大事件,要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应,座谈会也比个别访问来得快。

③有利于了解争论双方的意见

对有争议的问题,邀请有不同意见的人来座谈,对了解争论双力一的意见大有好处。

④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

有些问题,靠个别访问难于弄清事实真相,但通过座谈会,你凑一点情况,他凑一点材料,互相启发,帮助回忆,对弄清事实的真相也很有益。

⑤有利于解决某些矛盾

在采访中碰到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最好的办法是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找一些“诸葛亮”来座谈,发动大家献计献策,矛盾就容易解决了。

(2)开座谈会的局限性

①有些不便扩散的间题,放在座谈会上去谈,就不合适,只能靠个别访问。

②有些问题,需要细谈,座谈会人多,每人发言的时间有限,只能靠个别访问。

(3)座谈会采访应注意的间题

①由于座谈会是由多个对象参加,因此对对象群体“资格”的审查十分重要,否则,会导致与会人不敢讲真』},, 话。

②当前人们的时间观念普遍增强,参加座谈会的人较多,发言又得依次进行,弄得不好,让一些对象“泡”在会上,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4. 党为建设一支高素质新闻队伍所做的工作有哪些?

【答案】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事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无沦是在夺取政权以前还是以后,都很重视记者队伍的建设,并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记者队伍,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主要表现在:

(1)在政治思想上关心记者队伍。针对记者工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作出专门决定,有些关于新闻工作的决定,虽不是专门针对记者的,但对记者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2)在组织上关心记者队伍。抽调得力干部去当记者,充实记者队伍,加强记者队伍的力量。

(3)在培训提高上关心记者队伍。在党校办新闻班,在大学创办新闻系,还举办各种形式的训练班,培训、提高记者的个人素质。

(4)在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关心记者队伍。给记者创造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帮助他们解决采写活动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5)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关心记者工作,他们对记者工作作了许多极其重要的指示,直到审稿、帮助记者修改稿件。

5. 报告文学采访上有何具体要求?

【答案】报告文学在采访上的具体要求有:

(1)立足时代,摸准题材

从某种意义上说,报告文学是“报告时代的文学”,“是时代的号角”。衡量一篇报告文学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浓郁的时代精神,“探究时代的矛盾,摸准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精神,表现时代的风格”,就应当成为报告文学作者的追求。

(2)深入采访,确保真实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灵魂和生命,失去真实,报告文学就意味着死亡。“只有用真实做杠杆,才能撬起报告文学的思想来”。报告文学的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真实地勾画当代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社会典型,而不是经过作者高度概括、塑造的艺术典型,这是报告文学同其他文学作品在质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