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62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案】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
(1)联系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仟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
(2)区别
①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它不包含人和社会的因素;
②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小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更加困难。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
(3)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解决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对立统一问题,不仅有利于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更有利于人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我们只有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才能按人们的目的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才能获得对必然性的认识,才能创造理想的世界。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是怎样的?
【答案】生产关系虽然是被生产力性质决定的,但它对生产力的发展小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
(1)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先进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是说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扫清障碍、提供可能性,而要使生产力在事实上得到发展,还需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选择适当的经济体制,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发展生产的有效措施,否则生产力还是小能得到较快的发展。
(2)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适合与阻碍的程度,依据适合与否的程度而定。例如,一种社会制度没有被推翻,虽然反动统治阶级不可能通过这种社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但是它能够对现存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某些局部的调整,使它在一定程度上暂时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从而推动生产力有某种程度的发展。
总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合或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对于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为前提的。
3. 国家的职能有哪些?
【答案】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作为阶级压迫的工具,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
(1)对内职能
国家的对内职能包括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个方面。对内的政治统治就是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强制其服从,镇压其反抗,同时在本阶级内部实行特定的民主,以特定的专政和民主相结合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对内的社会管理就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和调解,如制定和执行社会经济、财政、民政、教育、交通、卫生和治安等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维护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冲突,以及干预、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或直接组织经济建设等。
(2)对外职能
国家的对外职能是以国家为特定的社会主体,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国际交往的职能。一方面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止和抵御外来侵袭和颠覆; 另一方面则要根据自己的利益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参与国际经济政治生活。剥削阶级的国家还执行本国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可能的时候实行侵略扩张,掠夺和奴役别国人民; 无产阶级国家是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执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职能。
综上所述,国家对内对外的双重职能及其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一般说来,对内职能是基本的、实质性的,对外职能是对内职能的继续和延伸。
4. 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应该把握什么原则?
【答案】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观点和方法:
(1)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主义原则。任何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都是时代的需要,都是特定历
史条件的产物,他们的作用也就必定受这种历史条件的制约。
(2)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他们是从属于一定阶级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对他们作阶级分析。
(3)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必须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4)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错误,因此,对他们的历史作用要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例如无产阶级领袖也是杰出人物,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所取得的每一个伟大胜利,都是和无产阶级领袖的杰出贡献分不开的。因此,我们要热爱无产阶级领袖,维护他们的权威。同时也要认识到,无产阶级领袖也不可避免地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因此,不要神化领袖,搞个人崇拜。
总之,杰出人物是代表先进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在历史上起进步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在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同时,承认杰出人物的重要历史作用。
5. 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是什么?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指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及其实在的过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发展的结果意味着一事物变为另一事物。对立统一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固有的。实践活动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是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对立统一。只有把联系的本质理解为一种矛盾的关系,把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双力看作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才能理解和说明客观事物是由于自身的矛盾本性而自我运动的,才能理解和说明人的活动是由于自身的矛盾本性而自我发展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作为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说明联系与发展的,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揭示了联系与发展的本质,因此,它必然贯穿并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之中。作为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把握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辩证法是人的认识活动所固有的。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等关系,都是对立统一关系。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就是要以概念的矛盾运动去反映、表达“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运动,因而矛盾分析法作为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根本方法,提供给人们理解现存事物及其运动的钥匙。对命统一规律从根本上决定着新事物的不断产生与旧事物的不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