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人口承载力

【答案】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某一地域的土地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产出所能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人口数量的能力。对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是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耕地日趋减少的尖锐矛盾而发展起来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可作为制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农业布局、人口政策等的依据。估算土地潜在人口承载力,必须以土地生产潜力研究为基础。

二、简答题

2. 土地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土地评价的作用主要有:

(1)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调节土地用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使土地用途与土地质量协调起来,达到高效而持久的利用。

(2)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

对土地经营者当前最直接的利益,就是土地利用和经营的经济效果如何。

(3)为土地交易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权的出租、转让、有偿使用等土地交易活动日渐频繁。土地交易一般要求对土地进行估价,而土地评价形成的土地分等定级结果是土地估价的基础资料乃至主要依据。

(4)为土地税收服务

(5)为土地管理服务

科学地管理土地,可以使土地资源达到最好的配置,使其开发、利用、保护做到合理、高效、持久,这一切必须依据土地评价的结果。

3. 阐述如下基本概念: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1)土地类型,是指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成的一种类型组合。

(2)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3)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它们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是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类劳动干预而形成的产物; 第二,在空间分布上它具有

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定连片,可以重复出现; 第三,在时一间上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特点也有明显的动态变化; 第四,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

(4)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4. 何谓湿地资源? 如何利用与保护?

【答案】(1)湿地资源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2)湿地资源的保护:

①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

②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

③摸清家底,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④理顺关系,协调管理,综合治理;

⑤积极引导湿地周边群众参与湿地管理。

5. 试述耕地保护对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和对策。

【答案】(1)耕地保护对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理论上,实现粮食安全有3个途径,即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单位面积耕地的产量水平、增加粮食进口量。但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扩大耕地面积,但后备耕地资源缺乏,同时,国际市场小会无限制地满足我国的粮食需求。因此,要实现我国的粮食安全,只有走稳定耕地面积、不断提高耕地地力水平的道路,否则没有出路。

①保护耕地数量是基础和前提只有保证了一定的耕地面积,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才有必要的空间和基地;

②保护耕地地力是满足中国今后对耕地产品数量需求不断增加的惟一或主要途径;

③保护耕地环境是满足中国今后对耕地产品质量要求的惟一选择。

(2)我国保护耕地的对策

①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②加强耕地保护的宣传;

③强化耕地的行政保护;

④强化耕地的法律保护;

⑤提高现有征地费标准;

⑥加强城市用地的产出率指标管理;

⑦加大对耕地的投入。

6.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土地资源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对土地和土地资源这个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和剖析; 对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的研究; 以及系统分析土地资源各个构成要素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综合质量和利用的影响规律,即研究各自然要素与土地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

研究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土地资源学的重要内容。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都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决定了土地资源的空间变异性很大。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规律性和区域特殊性。

(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方法过程。

(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计算土地自然生产力和土地经济生产力两种土地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上生产的食物可能养活的人口数量一一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以便合理的协调人地关系,为土地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土地资源保护政策、甚至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主要应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和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两个方面。

(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土地资源保护应该包括对土地资源数量上的减少控制和质量上的退化防治。土地资源管理是为了确立并巩固与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以及监督土地利用而由国家制定的包括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体系的建立、管理措施的实施等的方法论上。

7. 什么是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 试述研究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的意义。

【答案】(1)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

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是指土地类型分布不仅表现出地带性分布规律,而且在一个区域内也显示一定的分布特点,表现为一定的区域土地类型结构。土地类型结构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

(2)研究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的意义:

对土地类型结构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地类型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对区域土地类型及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