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627教育学基础综合(我校自命题)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答案】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顾名思义,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种研究方法。用历史法研究教育,涉及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如下所述:
(1)历史性
①在研究对象上,历史研究法主要研究对象是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教育事件的历史发展实际过程及具体内容的考察,借以探求教育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并对它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提出科学预言。
②在研究过程上,历史研究法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的全过程,包括它的每个发展阶段。它是一种跟随客观事物本身自然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力图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发展历史的时间顺序和它在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形态去进行描述。
(2)具体性
历史研究是在丰富而具体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揭示研究对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历史形式、全部丰富的内容以及各种相关因素,从中探寻基本规律,所以必须把握最能说明问题的史料。由于历史研究法不是从现有的教育实践去搜集所需要的事实,而只能通过对过去事实的不同形式的记载去恢复过去的事实以供研究。为了善于把握教育事实的总和,文献史料的搜集和鉴别就非常重要。
(3)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逻辑分析法,是从纯粹的抽象理论的形态上来揭示对象的本质,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研究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规律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概括,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演变的历史的规律性,更深刻地认识那还只是处在萌芽状态、常常表现得模糊不清的东西。
历史研究法区别于教育科学其他的研究方法体现在,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客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之间,不是相对同步协调关系,而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客体不是作为现实世界的客体,而是已经凝结、稳定了的过去. 是已经发生了的、不可逆转的。主体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以现实为起点去认识、思考过去所发生的事件。
2. 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如卢梭、福禄倍尔,强调个性研究,强调教育的内在因素;而赫尔巴特则强调社会的研究。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不断发展完善,与此同时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大师和杰出的教育理论著作。
(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揉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或重思辨轻实践经验,或重局部具体经验而轻理论思维,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分析,都是以分析为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二者的分歧反映了研究问题的深入,能否认识世界和如何认识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成为研究的中心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认识论上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起着推动认识论发展的作用。同样,方法论上的演绎主义和归纳主义的对立,也推动着方法论,尤其是逻辑方法论的发展,成为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定。并且它们还相互促进着各自的发展”。
(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尽管这时的心理学思想还局限在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主要形式、方法上片面地以力学规律来解释心理现象等问题,但毕竟是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在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步。无论是裴斯泰洛齐还是赫尔巴特,正是企图寻找心理根源来发现通过自然法则本身决定人类发展的形式,裴斯泰洛齐主张“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得来”。赫尔巴特从“多方面兴趣”的原理论证教学任务、课程,从观念的运动统觉原理论证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使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这正是他对教育科学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当时,不少教育家开始进行教育实验,裴斯泰洛齐于1774年创办“新庄孤儿院”,进行初等教育新方法的实验研究。其后,德国的梅伊曼和赖伊创立“实验教育学”,首先把心理实验的方法直接应用于教育研究中。实验方法已不同于直觉的观察方法,它是变革现实的一种实践活动。实验方法的采用标志着教育研究方法的长足发展,尽管当时的教育实验方法还是验证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观点在教育实践中实施验证(假设一一实验)是笼统的、定性的,还没有严格的科学程序和分析手段。
3. 简述一个比较好的测验的基本标准。
【答案】所谓测验调查法,是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进行数量化分析。
一个比较好的测验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验的准确性要高。
即测验的效度问题。测验效度表示一个测验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程度。测验效度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并存效度和预见效度。但无论何种效度,测验本身要确实能测出它所拟的目标
程度。比如学生成就测验,要切合该年级学生的程度和经验. 切合教材内容,符合教学目标。
(2)测验的可靠性要高
即测验的信度问题,测验的稳定性、同一性程度。测验结果确实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测验内容要包括该所测项目的基本内容,试题要多一些;题目能代表各年级程度,有易有难;要尽量避免足以影响学生作答的种种外界元素,计分方法要客观。
(3)教育测验还应有常模以便比较
这样可以恰当解释测验的结果。年龄常模先求每种年龄在某测验上的平均分,年级常模是求每个年级儿童在某种测验上的平均分。测验分数与常模比较,方能说明测值的水平。
总之,比较好的测验,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宽或果(诸如群体发展的平均指标、一般特征、理论学说等)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依据。它在教育调查研究、评价研究、实验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4. 简述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要求及应如何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
【答案】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基本要求是:
(1)一致性,即评价指标体系须与总体目标一致。
(2)独立性,指所确定的评价指标应具相对独立性,外延不交叉。
(3)可测性,指标应当具体,用可操作化语言表达,并可以进行测量或观察。
(4)可行性,即可用、有效性高。
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主要表现在:
(1)要对教育实验目标进行科学分析
(2)要了解编制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程序
(3)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要用质和量的方法对每项指标及其指标体系的构成结构进行检验。在综合分析时,既要考虑指标系统的因素构成,又要考虑指标系统各因素的关系程度。
(4)要使评价指标有个性特点。
5. 简述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答案】与其它研究方法一样,比较研究法同样存在一个基本的实施程序。各国学者对此发表了不同见解。
(1)德国的希克尔和美国乔治•贝雷迪提出比较研究区分为纪实、解释、并列、比较四个阶段:
①纪实一收集整理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客观地描述事实;
②解释——多元地解释所描述的事实的含义;
③并列——将判明了的事实加以整理、并列,揭示其异同,提出比较分析所必需的假说,作出结论。
④比较——通过比较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假说,作出结论。
(2)综合各家对于比较研究法步骤的描述,可以看出,运用比较研究,基本步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