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抗血小板抗体产生。 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增加。 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 脾吞噬血小板增多。 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减少。
缺铁性贫血在成年男性中最多见的原因是() 消化道慢性失血。 铁需要量增加。 失血过多。 铁摄入不足。 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患者男,诊断ITP,血小板15×109/L,入院第3天突然出现脑出血,下列紧急处理措施中不适当的是() 血小板输注。 血浆置换。 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注射。 氨肽素口服。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男性,46岁。常感胃灼热,解黑便,HGB54g/L,网织红细胞2%,血细胞比容22%,红细胞平均体积73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0.28白细胞、血小板正常,他的铁代谢检查结果可能为()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关于急性输血溶血反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多为血管外溶血。 可由血型不合引起。 突感烦躁不安、寒战、高热、头胀痛。 可并发DIC出血不止。 输液和碱化尿液治疗。
不符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实验室检查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