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风湿病(医学高级)题库>血液病学题库

问题:

[单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 . 抗血小板抗体产生
B . 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增加
C . 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
D . 脾吞噬血小板增多
E . 骨髓巨核细胞生成减少

女性,24岁。心悸、颜面苍白4年,并感吞咽困难。HGB51g/L,RBC2.0×109/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血片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染色过浅,首选抗贫血制剂为() 维生素B12。 叶酸。 雄激素。 泼尼松。 口服铁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18×10/L,近期将实施胃切除术,下列治疗中不适当的是() 静注丙种球蛋白。 血浆置换。 静脉注射环磷酰胺。 血小板输注。 大剂量甲泼尼龙静注。 免疫抑制剂治疗ITP,正确的是() 初发患者。 与糖皮质激素交替使用可提高疗效。 疑有脑出血者。 可作为ITP的首选治疗。 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提高疗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患者男,诊断ITP,血小板15×109/L,入院第3天突然出现脑出血,下列紧急处理措施中不适当的是() 血小板输注。 血浆置换。 大剂量甲泼尼龙静脉注射。 氨肽素口服。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绿色瘤常见。 急淋白血病特异性皮肤损害多见。 M3多伴DIC。 慢淋白血病多见急变。 慢粒白血病多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