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卓资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呼和浩特市以东,是晋语张呼片的一个方言点。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共时描写、平面比较、历史比较、数据统计、归纳演绎等方法,吸收借鉴前人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记录、描写和分析了卓资方言的语音系统及其特点、语流音变状况、同音字汇以及与中古音比较之后而归纳的历史音变情况,并探讨其入声的发展演变规律。
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卓资县的人文地理、历史沿革、人口概况及历史人口迁移、方言归属与研究现状、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几个方面。第二部分,卓资方言的语音系统。通过实地调查、记音,在收集大量方言语汇的基础上,总结出卓资方言的声韵调系统以及声韵调的配合关系表。第三部分依据《方言调查字表》,系统整理实地调查来的语言材料,做出了卓资方言同音字汇。第四部分研究卓资方言的共时音变,具体讨论卓资话在共时平面上的音变特点与规律。第一小节分析卓资方言的两字组(非重叠两字组)的连读变调,第二小节分析卓资话的轻声与连调模式。包括非重叠两字组、名词叠字组、形容词叠字组的轻声与连调模式。第五部分是从中古音与卓资方言的比较中看卓资方言的语音特点。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将两种语音系统进行对照,并从与中古音的比较总结出卓资方言的整体语音特点。第六部分,卓资方言的入声变化情况。分析了本方言不变的入声字、入声的舒化现象以及舒声字的促化情况,探究其变化的规律及原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