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中国民主同盟建国思想研究(1941-1947)

关键词:中国民主同盟,建国思想,自由主义,社会主义

  摘要


中国民主同盟是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治舞台上,国共之外的第三大政治力量。它由当时社会上,除了国、共之外的最有影响的三党三派和一些知名爱国人士组成,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和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中国民主同盟曾借助于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有利时机和国际上的有利环境,使其建国思想在1946年的政协会议上获得各方政治势力的认可,成为全国人民的建国共识。可是在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中,民盟却被简单的认为是在走“第三条道路”。因此,对中国民主同盟的建国思想作出全面梳理,分析其建国思想产生的国内、国外背景和理论渊源;阐述建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搜集、整理、鉴别与民盟相关的文献,在对他们进行深入分析的前提下,注意从第一手资料中提炼史实观点。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选题依据、研究现状和研究设想做一简要介绍,并对本文所使用的“中国民主同盟”、“建国思想”等概念作出界定。
第二部分论述中国民主同盟建国思想提出的历史条件。国民党实施一党训政、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胜利、战后美苏对华政策调整是中国民主同盟建国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孙中山建国思想则是中国民主同盟建国思想的理论来源。
第三部分主要是阐述中国民主同盟建国思想的主要内容。民盟希望利用战后国内外有利形势所造就的契机,通过和平的、各党派协商的办法,造就一个现代中国。这个国家在政治上应当通过建立参众两院制、普选制、多党制、地方自治、司法独立、文官制度等,来实现政治的民主化,保障人民的主权;在经济上发展公、私两种所有制经济,促进工、农业的现代化,同时保障人民的经济权利;在军事上实现军队的“非党化”和国家化,同时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在外交上要促进美苏亲善,制约日本,同时要与各国密切合作,积极参加世界和平机构,以奠定国际民主基础,永保人类和平;在社会建设方面要废止党化教育,实施民主教育,同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部分主要是评析中国民主同盟的建国思想。民盟为实现其建国思想,作出了诸多努力,主要包括:积极抗日,扫除建国外部障碍;调解国共矛盾,创造建国内部条件;参加政协会议,促成建国共识;捍卫政协决议,力争实现建国等。中国民主同盟的建国思想反映了其在20世纪40年代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的国家建设这一课题的基本看法。我们既要看到其可取之处,比如建国目标设定上,旨在造就一个现代国家;在建国思想选择上,注意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成果。同时,我们也要分析民盟建国思想的局限性,比如在建国主体上,力量有限,缺乏组织建设;在建国策略上,没有联系工农;在建国方式上,不愿进行武装斗争。
第五部分是结语。主要对本文之研究作出简要总结,同时指出文章的未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