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902旅游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

【答案】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对该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该项目的开发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开展调查和研究。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该开发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1)阐明项目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

(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

(3)分析该项口开发和经营方面的微观条件;

(4)分析当地的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2. 旅游零售商

【答案】旅游零售商是指那些主营零售代理业务的旅行社,以旅行代理商为其中的典型代表,还有很多其他有此类零售代理业务的服务商。

(1)从市场营销角度看,旅行代理商作为代理经纪人,其角色是代表旅游消费者购买旅游批发经营商以及其他旅游供应商的产品。

(2)从法律角度看,旅行代理商则是旅游供应商的代理人,服务于有关的旅游供应商。旅行代理商所扮演的角色是在某一特定地域内代表委托方的有关旅游供应企业向旅游消费者销售其产品。

(3)旅行代理商凭借自己的这些专业知识和运作能力,不仅能够为客户在安排旅行旅游活动方面节省时间,还能够为客户节省费用。在开展经营方面,旅行代理商的具体业务主要包括:咨询服务、代客预订、代理服务、信息反馈。

3. 旅游市场

【答案】旅游市场是指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即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消费者市场。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无论是旅游目的地还是旅游企业,客源市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满足客人的需要实际上就是在满足本企业的需要。

如果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不了解需求市场的规模、不了解顾客的来源和目标市场人群的状况、不厂解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不丁解本企业或本目的地在市场竞争中的强项和弱点,那么这种旅游开发将是一种盲目的开发。如果一个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能够了解需求市场的现状及其变化动向,能够据此有针对性地去开发旅游项目和发展旅游业,并据此有计划地系统

开展旅游营销活动,那么该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企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以及获得成功的程度都将会因此而增大。

4. 国际收支平衡

【答案】国际收支平衡,指‘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即:国际收支净额一净出口一净资本流出。国际收支平衡被视作一国相关价值的1个经济指标,包括贸易余额,境外投资和外方投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发生经济往来的全部收入和支出。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主要取决于该国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入流出状况。

5. 奖励旅游

【答案】奖励旅游是指公司、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为了激励员工,组织他们及其配偶外出旅游度假的活动,是激励员工的手段。

奖励旅游的出现始自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某些公司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组织他们及其配偶外出旅游度假。后来,一些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之后,发现把旅游度假作为奖励员工的“奖品”时,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远远胜于传统的金钱或物质奖励。奖励旅游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很快被各种组织所效仿。

6. 可持续发展

【答案】可持续发展最初于1972年提出。1987年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作出权威解释:即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社会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代际公平,旨在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都能够有条件得以满足; 在经济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经济增长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维护地球自然系统这一基础之上; 在生态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能够切实得到保护。

二、论述题

7. 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

【答案】随着铁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乘坐火车外出旅行和旅游,因为与传统的公共马车相比,乘坐火车这一新兴的旅行方式明显具有很多优点。其中的主要优点包括:

(1)费用低

乘坐火车所需的旅费远比乘公共马车低廉,使得更多的人都有能力支付旅行费用。铁路旅行很快便为人们所接受,从而使外出旅行和旅游的人数得以扩大。

(2)速度快

火车的行驶速度大大高于传统的公共马车。旅行速度的提高有效地缩短了旅途所需的时间,从而为人们抽空外出访问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

(3)运力大

火车的运载能力大大高于公共马车。公共马车只能同时载运几名乘客,而一列火车可同时载运数百人。这在技术上使得大规模的外出旅行或旅游活动的开展成为可能。

(4)通达范围广

铁路建设和运营网络的不断扩大,加之火车运行速度快等原因,使得人们外出旅行的活动半径有效地得以增大。

旅行方式的进步小仅使工商人士的业务旅行大为增多,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消遣旅游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8. 罗马会议对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是如何界定的? 这一界定有哪些特点?

【答案】1963年联合国在意大利的罗马召开了一次由全体成员国参加的国际旅游会议(简称罗马会议)。此次会议基于旅游统计工作的考虑,对入境来访的国际旅游者的统计范围作了新的规范。

(1)罗马会议提出,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入境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在旅游统计中,“游客”下分为两类:

①在所到访的旅游目的国停留过夜的游客。旅游统计中对这类游客使用“旅游者”这一术语。 ②在所到访的旅游目的国未作停留过夜,而是当日离去的游客。旅游统计中对这类游客使用“一日游游客”这一术语。

(2)罗马会议对游客定义所作的具体解释和规定

①游客是指除丁移民和就业的目的以外,基于任何其他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其访问目的可属下列之一: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教、体育活动等); 事务(包括商务、家庭事务、公务出使、出席会议等)。

②旅游者是指到某一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停留24小时的游客。

③一日游游客是指到某一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其中包括在海上巡游度假过程中到访并上岸访问的游船乘客)。

(3)罗马会议针对游客定义的基本特点

①将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入境来访人员统一称之为“游客”。

②以是否在到访国家停留过夜为区分标准,将来访游客进一步细分为停留过夜的“旅游者”,和不作过夜停留的“一日游游客’夕。这意味着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游客需要分别进行统计。

③根据入境来访者的惯常居住地,而不是根据其所属的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

④根据所规定的访问目的界定入境来访者是否属于应纳入旅游统计的游客。

9. 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分类,并指出其分类标准或依据。

【答案】人们对旅游资源有着多种不同的分类,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所划分出来的旅游资源类型往往也会存在差异。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及其分类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