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Ⅰ937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Ⅰ937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Ⅰ937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9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Ⅰ937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15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Ⅰ937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20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Ⅰ937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26

一、简答题

1. 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原则。

【答案】历史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是以题材来进行具体定位的一种戏剧形式。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带有一种浪漫主义气息,他大胆的想象、优美的篇章、独特的史剧主张都成为其历史剧的创作个性。

郭沫若在其历史剧创作过程中,独创性地提出了“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1)“求似”,即对历史精神的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与表现

郭沫若曾说:“写历史剧并不是写历史,这种初步的原则,是用不着阐述的。剧作家的任务是在把握历史的精神而不必为历史的事实所束缚。剧作家有他创作上的自由,他可以推翻历史的成案,对于既成事实加以新的解释,新的阐发,而具体地把真实的古代精神翻译到现代。”

在其取材于战国时代的历史剧作,都力求真实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悲剧精神,并注入剧作家在其所生活的现实(抗日战争大后方)中所感受到的时代悲剧精神与时代所提出的民主要求。因此,在郭沫若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屈原、如姬、高渐离、聂政等,都是时代所塑造出来的真正的“人”,具有极其崇高的人格美。

(2)“失事”,即在“求似”的前提下,与史事稍有出入

郭沫若认为“写剧本不是在考古或研究历史,我只是借一段史影来表示一个时代或主题而己,和史事是尽可以出入的。这种方法,在我国元代以来的戏曲家固早己采用,在外国如莎士比亚,如席勒,如歌德,也都在采用着的。”他在历史剧创作过程中展开了大胆想像,对具体史事的运用极为灵活:在大多数场合,仍然尽可能“在大关节目”上不违背历史的真实,但为了表现自己主题的需要,又进行了自由的虚构与改造。

总之,郭沫若的历史剧因其创作原则的前瞻性和天才的艺术造诣成为了当代史剧创作的一个丰碑。其“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理论是研究历史剧非常重要的思想武器,它能更好地发现作为我国历史剧发韧时期的代表作品所反映出的历史精神与艺术魅力。

2. 简述老舍作品的特点。

【答案】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建国后,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龙须沟》《茶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作品的主要特点有:

(1)写北京,写北京的变化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重要内容

老舍生在北京,熟悉北京,对北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自他从事写作生涯以来,写过不少以北京为背景的作品,而解放了的北京日新月异,老舍自然要写出这些变化。《方珍珠》《全家福》

《茶馆》等这些剧作忠实而多方面的记录下北京社会的历史变迁和革命性变化,抒发了“我爱新北京”的真挚情怀,歌颂了党和人民政府。

(2)懂得辩证法,笔下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真人

老舍笔下的人物都不是那种脸谱式的,而是活生生的真人。《龙须沟》里的刘巡长,《茶馆》里的秦仲义、松二爷等都不是戏里的主角,但老舍写出了他们的个性,写出了他们好与坏两方面的思想,赋予他们艺术生命,所以令人难忘,并且置信不疑。再如老舍刻画了不少妇女形象,但都以不同的出身、经历、性格活跃在舞台上,互不雷同,不会为人们所混淆。《女店员》里的齐母和《龙须沟》里的王大妈,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受习惯势力影响很深的家庭妇女,在对待女儿的问题上,想法和做法却截然不同。

(3)写了不少民族风味的戏剧,成功塑造出人物的民族性格

老舍早年研究过“国民性”的问题,对中国人民性格的优劣,有着十分清晰的了解。如从《方珍珠》里的破风筝、白花蛇、方珍珠,《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赵老头、程娘子,《全家福》里的李珍桂,《茶馆》里的常四爷、王利发、康顺子,《神拳》里的高永义、冯铁匠、高大嫂、高秀才等人物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所特有的那种吃苦耐劳、忠厚善良、不畏暴强、乐于助人、勇于进取的精神和品德。

(4)戏剧靠人物取胜而不是靠情节取胜

在《龙须沟》《茶馆》等剧中,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贯串到底的事件和戏剧冲突,人物也不是一两个,而是十几个,几十个,特别是《茶馆》,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四十多个,很难说谁是主角。这个人物有戏,出场表演一番,那个人物有戏,出场表演一番,戏演完了,便退居幕后或隐蔽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

(5)超高的语言艺术

老舍是卓越的语言艺术大师,幽默、讽刺、诙谐,善于极精练的笔墨,运用经过提炼了的北京话赋予人物以生命。他始终把眼睛盯在人物性格与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如《龙须沟》里开头的一段对话,寥寥数语,四嫂那心直口快、善良而急躁的性格清晰可见,小妞的委屈情绪也跃然纸上。

总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以独树一帜的戏剧艺术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社会主义的文艺宝库。

3. 郭沫若戏剧特点。

【答案】郭沫若的戏剧作品主要以历史剧为主,他身兼学者、剧作家、诗人三重身份,这使得其历史剧创作别具一格。有人做出这样的评价“当他创作历史剧的时候,他是以科学家、历史学家在做渊博的准备,而以革命诗人在进行丰富的构思,最后再以戏剧家的绚丽风格去落笔。所以,他的作品才是这样的征引旁博、才气纵横、想象大胆、联想奇胜。”郭沫若的戏剧特点主要表现为:

(1)卓越的历史见解,深刻的思想内容

郭沫若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独到的历史眼光,善于在错综纷纭的历史现象、甚至各种相互

矛盾的史料和观点中鉴别真假、明辨是非,提炼出卓越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作为他历史剧创作的思想基础,使他的剧本的主题思想,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例如,他经常突破传统的、世俗的见解,大胆歌颂我国历史上那些旧秩序和旧礼教的叛逆者,给予当时的读者以很大的启迪和鼓舞力量。而在建国后,由于作者思想的更加成熟,也由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的迫切需要,所以,作者创作上的这一特色是更加突出了,也更具有时代色彩了。《蔡文姬》和《武则天》的创作,选择了我国历史上遭到很多非议的两个杰出人物,赋予他们“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高尚品德和“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把对历史人物的科学评价和表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塑造了崭新的历史人物形象。郭沫若的历史剧,是真正的历史学家写的历史剧,无论在见解上或创作上都独树一帜,具有作者独到的功夫。也可以这样说,警辟、新颖的见解,突兀、奇特的构思,灵活自如的驾驭历史素材的能力以及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是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一个明显特色。

(2)浓郁的诗的意境和强烈的浪漫主义的气息

郭沫若对诗有特殊的敏感,善于在剧中酝酿和组织诗的场面,造成诗的效果。例如,在《蔡文姬》一剧中,作者把《胡笳十八拍》中许多扣人心弦的章句,象明珠一样,镶嵌在剧情发展的重要关口,大大加强了全剧的诗的气氛和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在诗章的伴唱运用上,作者不仅是把它作为深刻揭示剧中人物内心独白的有力手段,使之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把读者和观众更进一步地引向了剧中的规定情境,缩短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作者的成功,就在于他这种虚构不仅符合历史的必然性,还充分考虑到了艺术本身对美的要求; 换句话说,他是在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高度统一的基础上去驰骋他的想象力的。而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他是更多考虑在整个历史的典型环境的基础上,自由地驰骋其艺术想象力,因而就使他的历史剧具有一种气势磅礴、雄奇瑰丽和热情洋溢的浪漫主义气息。

(3)强烈的戏剧场面的历史感、真实感和剧中人物性格的激烈矛盾冲突

由于郭沫若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对考古学和历代文物均有着相当的研究和造诣,所以,他不仅对剧中表现的整个历史事件以及主要人物的思想面貌给予镇密的考据和推敲,使之尽可能地符合历史的真实,而且,在细节和一件小小道具的运用上,都十分注意准确和真实。例如,他在《武则天》第一幕的布景说明中,就对唐代宫中“炕床”的形状、书卷的样式、桌案的高低、瓶盆的颜色等考察得极为详备,尽量做到件件有案可查,事事有典可考。浪漫主义精神一向很强的作者,在这些问题上是决不肯马虎从事的,这样,就使得他所描绘的生活场面更富有历史感,也能收到更好的戏剧效果。

此外,作者还善于根据不同题材的要求,安排人物关系,组织尖锐的戏剧冲突。例如,在《蔡文姬》中,他根据剧情的发展,在匈奴与汉、匈奴内部、汉使之间,甚至蔡文姬家庭内部,都设置了一连串的冲突,造成了一系列精彩的戏剧场面,出现了众多的性格的闪光。在《武则天》中,作者则围绕宫廷内部,甚至家庭内部各种特殊的关系组织戏剧冲突,使得情节的发展既集中、又动人,并有利于深入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如武则天与裴炎、太子贤、上官婉儿的矛盾,是分别通过亲信、母子、世仇的关系表现出来; 裴炎与郑十三娘、上官婉儿、骆宾王的矛后,又是分别通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