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812公共行政之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问题构建

【答案】政策问题构建是指山问题感知、问题搜索、问题界定和问题陈述构成的过程。政策问题构建包括问题情境、元问题、实质问题和正式问题四种实质内涵。政策问题构建的程序为:①第一阶段,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②第二阶段,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③第三阶段,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④第四阶段,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2. 利益整合

【答案】利益整合是指在承认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相对独立和差异性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当它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应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益整合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1)纵向的利益整合。主要是中央与地方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利益整合。实现纵向利益整合的关键是克服狭隘的地方主义、部门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行为。

(2)横向的利益整合。主要是各地方政治体系之间、各政策执行机关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利益整合。通过这种整合,使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国家利益三者得到合理配置,从而避免因利益冲突而导致的公共政策规避。

3. 政策影响

【答案】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例如,如果提供给老年人的家庭食品服务数量是政策产出的一个合适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老年人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就是政策影响的一个衡量指标。对政策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4. 线性规划

【答案】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调配资源的应用数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目标的最大化,即以消耗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目标。这个目标既可以使产出最大,也可以使投入达到最小。

5. 政策评估

【答案】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

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政策评估,人们才能够判断一项政策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是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同时通过政策评估,还可以总结政策执行的经验教训。

6. 科学方法论

【答案】美国学者W.I.B. 贝弗里奇对现代科学方法论概括如下:①问题的识别与表述; ②搜集相关资料; ③用归纳得出假说,说明资料中的因果关系或重要模式; ④从假说作出演绎,并用实验或搜集更多的资料检验演绎结论的正确性; ⑤推理,若所得结果与演绎一致,则假说得到加强。

但贝弗里奇又认为,现代科学方法论的这种表述,事实上无论从逻辑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会有困难,比如:①问题可能表述得不正确; ②很难知道什么样的资料是相关的; ③归纳是极不可靠的; ④实践中可能遇到实际困难,可能存在产生错误的多种原因; ⑤在一般情况下,所得结果充其量是概率性的,因为同一结果会有多种解释,可能使人误入歧途。

7. 社区

【答案】社区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建社会规范的行政区域。社区是解决问题的最基本途径,无论对于私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都是如此。与其他三个部门相比,社区的最主要特点是它的非正式性。尽管如此,社区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一般来说,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越是滞后,社区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越大。比如,到目前为止,社区仍然是我国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社区的优势表现在:信息优势、激励充分、有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具有较好的回应性、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小。

社区的缺陷表现在:首先,社区中之所以能够形成相对紧密的人际关系,其主要原因是社区的范围一般不会太大,社区中所容纳的人口一般也相对较小,从而为人们通过重复的交往形成稳定、紧密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其次,社区的非正式性也经常成为其从社区之外获得资源的最大障碍。

8. 利益分配

【答案】利益分配是指国家与项日承担单位之间、单位之间以及承担单位中个人的利益情况。如果利益分配不当就会损伤承担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导致项目合作破裂。利益分配的结果既能使部分人获得利益,也可以使部分人失去利益。比如物价政策,就经常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谋取合理的平衡。有时会削弱生产者的利益,有时则抑制消费者的利益。但公共政策的最大特点之一,总是要保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

二、简答题

9. 简述政策创新与传播框架的主要内容。

【答案】政策创新和传播主要有两种解释框架。一是内部决定模型,一是传播模型。内部决

定模型假设,地力政府的行为不会受其他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认为职能部门创新的因素在于地方政府内部的政治、经济或社会特性。与内部决定模型相反,传播模型则认为政策创新本质上是政府之间的关系,把一个地方政府采纳的某项政策视为模仿其他地方政府先前采纳的政策。

(1)内部决定模型

内部决定模型假设导致地方政府采纳一项新项目或新政策的因素是该地方政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特性所决定的。因此,其排除了地方政府受其他地方一政府或中央政府所影响的传播效果。内部决定模型假设,规模越大、资源越充实,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政府越具有创新性。

①财政资源在政策创新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政府创新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政府项目需要大量的政府开支,拥有财政资源是采纳新政策的前提条件。

②支持政策理念并愿意奉献于推动理念的人员在政策创新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者们非常关注在政策议程设定中“政策活动家”的作用。

(2)传播模型

在政策创新的研究中,传播是指“一项创新通过某种渠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一个社会系统中的成员之间被交流的过程”。在美国,以传播模型研究政策创新的学者认为,采纳新政策的模式基本上都源于州与州之间相互竞争性的效法行为。

①州与州之间相互竞争。为了实现竞争性优势,避免处于劣势之中,各州的政策精英开展了各种竞争性的项日和活动。

②州与州之间在竟争中互相学习。在面临复杂的问题时,州为了寻求政策制定的捷径,一般都采取向其他州学习的策略,选择那些在别的州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案。

在传播模型中,还可以细分为全国性互动模型、区域传播模型、领导跟进模型和垂直影响模型。

①全国性互动模型假设在州的官员之中存在关于公共部门项目的全国性交流网络,由此官员们可以了解其他州同行的项目。全国性互动模型假设,己采纳新项目的州的官员能够与尚未实施新项目的州的官员自由互动,在互动和接触中,前者会给后者提供一定的激励,刺激后者采纳新的政策。

②区域传播模型假设,各州主要受地理上相邻的州的影响。在区域传播模型中,学习、竞争和公众压力是其传播途径的基础。区域传播模型认为,各州有着向邻州学习的倾向,是因为这些州存在着类似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且环境相似,这样政策行动可以产生预期的类似结果。

③领导跟进模型假设,某些州在一项政策的采纳方面是先行者,其他州争相模仿这些先行者和领导者。多数学者认为,这种领导是区域性的,许多州是接受来自于其所在地区中的先进州的指引。与此同时,这个模型也容易被修改成体现全国性领导者的主张。领导跟进模型更加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仿效,而不是州与州之间的竟争或者公众压力。

④垂直影响模型认为,州不是效法其他州的政策,而是仿效全国性政府的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垂直影响模型类似领导跟进模型的思想,在垂直影响模型中,中央政府事实上扮演了与州级先进者大致相同的角色,政策创新相当程度上是学习的结果。然而,与领导跟进模型不同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