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地域分区
【答案】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是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地利用条件、特征、发展方向及途径的相对一致性而划分的土地利用综合区域。地域分区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仅需要综合考虑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的分异规律、资源的区域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进而揭示各地域特征,指出地域内的土地利用方向、结构与布局,确定用地控制区以及保护与改造的途径。
2.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答案】灌溉渠道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灌溉渠道系统规划包括三个步骤:查勘(包括初勘和复勘)、除测和纸上定线、工程概算和编写渠系规划报告。
3. 用途分区
【答案】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依据土地资源的特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上级规划的要求,按照同一的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划分土地用途区。土地用途区可以是空间上连续或不连续的区域,面积可大可小。土地用途分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土地合理利用,控制土地用途转变。一般来说,在地域分区的基础上进行用途分区。前者主要用于地(市)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者用于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 自然保护区
【答案】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家为保护自然资源、改善自然环境,开展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需要,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植物栖息生长地及其他自然历史遗址和重要水源地等划出界限,加以特别保护的自然地域。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 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
5. 城市规划体系
【答案】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及相关规划按照控制论及系统论的要求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体系包括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6. 生态经济学原理
【答案】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复合而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学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融合而成的一门交义科学。它是从生态学和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为研究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经济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简答题
7. 土地规划公众参与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土地规划的公众参与可以采用多种途径的结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个人交流。与个人交流是在规划区群众个人基础上的公众参与,也就是说,通过个人而不是群体、组织获得信息。
(2)与社区和组织领导交流。规划区社区和组织领导代表着社区和组织,具有某些法定的权利,对当地群众关心的发展问题非常敏感,而且对项目的背景较为熟悉,与他们交流,可以获得大量富有成效的信息。
(3)与组织交流。与组织的交流就是组织会议讨论的形式探讨土地规划的可行性以及组织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4)与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和私人机构进行交流。在机构健全、文明程度较高的地方,与己建立起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组织或其他协会进行交流是另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8. 简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答案】(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概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在项目区内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布置,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产权调整与利益分配所作的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范围,即项目区应该与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区相一致。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确立整理目标
我国现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目标主要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地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土地收益,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社会化、机械化、园区化创造有利条件。
②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利用水平
土地利用方向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相一致。而项目规划主要是进一步确定与规划用途相适应的生产项目,为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③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地方向结构,二是各业内部结构。由于项目规划的各项
工程规划与土地利用相关,因而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应具体到生产项目上。
④项目工程规划
项目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平整工程规划,农田水利工程(包括电力工程在内)规划,道路工程规划,生态防护工程规划。
⑤项目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论证
项目规划方案可行性论证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
⑥项目规划方案的实施计划和措施.
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措施才能保证规划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制定工程进度安排,资金使用方案,土地产权调整方案,工程监督管理措施等。
9. 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细则有哪些?
【答案】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用途管制规则细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规定的保护措施来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
(2)不允许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进行城镇、村镇、开发区、工业小区建设,不得安排新建非农建设项目;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应尽量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 各类非农业建设用地因特殊情况确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农用地的,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进行审批。
(3)允许区内零星的农业建筑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交通用地、水源地、古迹保存用地和特定生态用地,以及用于基本农田和为其服务的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和农业建设用地。区内现有其他各类非农建筑物、构筑物小允许改建或扩建,鼓励其搬迁。建筑物、构筑物废弃拆除的,其土地要及时复垦为基本农田。
(4)允许区内现有其他零星用地,鼓励进行整治转变为基本农田。
(5)各地区基本农田保护率必须达到80%以上。
(6)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基本农田达到土地产出率标准(基本农田土地产出率标准根据地方实际确定)。
10.如何理解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观?
【答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观:
(1)用养结合,持续利用
持续利用是指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结合起来,最优地利用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求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
(2)统筹兼顾,农业优先我国农村人口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重要地位的现实,决定了农业用地仍是主要用地。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就必须树立长远的、全局的战略观念,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生态经济战略目标上确定各部门用地的合理配置,对不符合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要求的土地利用方向、方式和格局重新进行组合和配置。
(3)因地制宜,各得其所
因地是指以土地资源的性质、特征为依据,制宜是指确定土地适宜使用的范围。因此,因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