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语法是连词成句以表达意义的一系列规则,它在语言习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语言学家认为语法知识是语言系统的核心,它联结起了语言的其它组成部分。语法对于语言的重要作用勿庸置疑。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语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目的语从而增加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同时有效地监控语言输出。但课堂上对语法的教学却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有的英语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通过详尽的讲解、机械的练习等方式来教授语法;有的教师则受Krashen的自然习得理论以及对教学改革的错误理解的影响,在课堂上有意回避语法教学(即使是对初学者,也是如此)。这两种语法教学方法都最终制约了学生的语言习得,需要改进。
随着普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以及以“教学”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研究的失败,人们开始注意到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将研究重心从“教”转向“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研究人员开辟了应用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语言学习策略。他们对语言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并将语言学习策略应用到听、说、读、写以及词汇学习中。多数语言学家都赞同语言学习策略可以促进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因此,有必要借助语言学习策略促进语法学习。
本文拟就语言学习策略在语法学习中的应用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旨在通过语法学习策略的建构来促进语法的教学与学习。尽管在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已有大量的关于听力策略、口语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以及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但很少有人关注语法学习策略。本研究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在语法学习中经常使用学习策略?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学生在语法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语法学习策略是否影响了语言学习成绩,程度如何?
本项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语法测试的方式对语法学习策略进行了定量研究。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内容涉及学生的基本信息、语法学习策略量表和说谎量表。语法测试通过语法判断来检测学生的语法能力。来自山东省济南市3所学校的327名初中生参与了本次调查。所有样本都输入了微机并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了分析。在剔除了数据缺失和失真的样本后,剩余有效样本273个。在这些有效样本中,以高分的27%处和低分的27%处为界确定了高分组和低分组。
笔者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计算了每项语法学习策略的平均值和使用频率,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对语法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和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这些分析数据,本研究有以下主要发现:一,学生对语法学习策略的使用基本上处于中等水平,有9项策略处于较低水平、8项策略处于较高水平。学生经常使用的策略类别有:交际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二,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学生在五类语法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高分组的学生更多更频繁地使用语法学习策略。三,语法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存在正相关并可以预测英语成绩55.3%的变异。在五类策略中,交际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策略和情感策略的预测能力强于认知策略。
本项研究证实了语法学习策略对语法学习的促进作用。基于本研究中的信息和数据,笔者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教师应当使学生意识到在语法学习中使用策略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二,学习策略没有好坏之分,学生应当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语法学习策略。学生可以根据本研究中提出的语法学习策略以及各项策略对成绩的预测力,更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