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语言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联想意义

【答案】联想意义是指一个词除了它的基本意义以外所具有的附加涵义。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象征功能等。

(1)词的感情色彩等其他意义是附着在词的概念意义上的。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是应言语交际有多方面不同的“得体”需求而产生的,如口语体和书面语体,前者适用于朋友之间等随意的、面对面的私人交际的场合; 后者适用于教育、学术、宗教等领域和国与国之间、上下级政府或机构之间等严肃、正式的非私人性交际场合。

(3)词的象征意义常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相关,比如“喜鹊”在捷克语中叫strake ,基本概念和指称与汉语的“喜鹊”是相同的,但在捷克语中却是小偷小摸的象征,与在汉语中喜庆的象征意义人不相同。

2. 音位文字

【答案】音位文字是表音文字中的一种。它是表音文字根据其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划分出的更小的类。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3. 语流音变

【答案】(1)语流音变的内涵

语流音变指的是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2)语流音变的类型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①同化现象在各种语言的语流音变中都十分常见,它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比方北京话的“棉”/mian/、“面”/mian/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这是被“袍”“包”的声母/p/、/ph /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

②异化现象是和同化相反的音变现象: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比方北京话的上声是个发起来比较费力的低曲折调,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调同“涂改”),这是调位的异化。

③弱化通常发生在轻声(汉语)或弱读(重音型语言)音节中。从元音来说,弱化最常见的

h 表现是:复元音单化,单元音(高元音/iuy/除外)央化。比方北京话口语中“木头”/mutou/弱化成

/muto/“妈妈”/mama/弱化成/mah /。

④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还往往会进一步造成某些音位脱落,并有可能进一步造成音节分界

214的变动,或两个音节并为一个音节,后者也称作“合音”。比方北京话的“你们”/nimon/常说成

51[nim214], “我们”常说成[wom214]]或[m214],“豆腐”/toufu/说成[tou5lf‘]; 三词都发生了音位的脱

落,前两词还发生了合音。

总之,语流音变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自然变化,使得语言更流畅的表达意义,使得交际更加方便。

4. 词义的模糊性

【答案】词义模糊性是指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词语意义的一种的特征。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抽象的反映,概括是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为一般的、简单的东西。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线。如语言中“早晨”和“上午”,“下午”和“傍晚”,“傍晚”和“夜晚”等都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相互间没有一个几点几分的明确界限。即使像“人”这样的词义,尽管所指是明确的,但词义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每个人的回答也决不会完全一样。这些例子说明,一般词的词义多少都带有模糊性。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后缀与词尾? 举例说明两者有什么同异。

【答案】(1)后缀与词尾

后缀是指茹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是一种构词语素。例如汉语的“小刀子”“瓦盆儿”中的“子”“儿”,英语的"reader" , "voiceless" 中的"er" 、"less" 都是后缀; 而词尾则是相对于词干说得,是一种构形语素。后缀和词尾就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是:

(2)后缀与词尾的同异

①相同点

后缀和词尾都茹附在词根或词干上,都是附加语素。

②不同点

a. 构词作用不同,词尾不能改变一个词的词汇意义,只能改变词的语法意义。比如work 是词根,worker 中er 就是词缀,由动词“工作”变为了名词“工人”。而workers 中“-s ”就是词尾,表示复数,但是并没改变工人这个词的词汇意义。

b. 构词位置不同,词尾一般是附着在词根后面的不成词语素,而词缀虽一般也是在词的尾部,但是在有词尾的情况下,词缀必须放在词尾的后面。

c. 意义不同,词缀一般都只具有语法意义,不具有实在意义,而词尾一般含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6. 什么是构词法? 构词法主要有哪几种? 请举例说明。

【答案】语法中的构词法是按照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构词法是丰富和发展词汇的重要手段。按照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附加法

作为构词法的附加法指的是给含有词根词素的成分添加附加词素而构成新词的方法。用附加法构成的词是派生词。大多数语言用来构词的附加法有前加法和后加法两种。添加前缀而构成新词的方法称作前加法。例如汉语“第一”“老虎”等就是用前加法构成的。添加后缀而构成新词的方法称作后加法。例如汉语“学者”“桌子”等都是用后加法构成的。

(2)复合法

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含有词根词素的成分组合起来构成新词的方法称作复合法。用复合法构成的词是复合词。例如汉语“辉煌”“璀璨”等。

7. 阶级怎样影响语言?

【答案】语言虽然没有阶级性,“但是人们、个别的社会集团、个别的阶级对于语言远不是漠不关心的。他们极力设法利用语言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各个阶级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能不给语言以一定的影响。

(1)首先,语言是社会各阶级共同的财富,它是在全社会的运用中,不断发展、丰富起来的。因此,各个阶级对语言的发展、丰富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这是阶级影响语言的主要方面。

(2)与此同时,各个阶级还企图给语言一些特殊的影响

①一种表现是,各个阶级有时候把自己特别的词语“强加到语言中去”。

②另一种表现是,各个阶级“有时把同一的词和语理解得各不相同”,就是说,在对词语的共同理解之外,各个阶级给它们加上一些阶级色彩。

8. 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发音上的条件?

【答案】音质的不同取决于三个方面:

(1)发音的物体不同。

(2)发音的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9. 说明书面语的保守性。

【答案】(1)书面语保守性的含义

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因而和口语基本一致。但是,口语容易变,书面语比较保守,因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书面语会落后于口语的发展,产生言文脱节的局面。

(2)书面语的保守性产生的原因书面语具有稳定性,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局限而流传下来,这是造成书面语保守性的主要原因。

人们只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到早一时期的人说话,这种情况促进口语的演变。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