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624自然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的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一般公认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和分纬度地带性两类,分别简称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

(1)地带性规律

即纬度地带性规律学说的要点可以概括为:

①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

②由宇宙一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赤交角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有必要特别指出,道库恰耶夫在100年前能够注意到日地距离对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的作用,确实难能可贵。须知,如果地球处于水星的位置,年平均温度将比现在高数倍;如果处于海王星的位置,则温度可能只及现在的1/900。无论处于上述哪一种情况,地带性规律都将表现得相当微弱,无助于改变全球高温或极端低温的状况;

③带和地带只在理想状况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

④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应存在另一种规律。至此己不难看出,道库恰耶夫的地带和带,实质上是纬度地带和纬度带。

(2)非地带性规律

地球的内能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能量基础。这种核转变能导致海底增生、板块移动、碰撞和大陆漂移,形成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的随机分布,致使地壳断裂、褶皱、隆升或沉降,形成巨大的山系、高原和沉陷一断陷盆地。因此,海陆分异,海底地貌分异,陆地上大至沿海一内陆间

的分异,小至区域地质、地貌、岩性分异,以及山地、高原的垂直分异,均属非地带性分异范畴。

①海陆分异

②陆地干湿度分带性与所谓“经度地带性

③具有构造一地貌成因的区域性分异

④具有地方气候背景的地域分异

⑤垂直带性分异

2. 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答案】(1)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既是它

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地球圈层的支撑。

(2)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成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它不仅受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水圈的制约,而且它反过来又对这些圈层产生影响。

①土壤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②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吸收氧气,释放CO 2、CH 4、H 2S 、N 2O 等;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关系水循环和水平衡;

③是地球的保护层,减少岩石圈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关系地质循环。

综上所述,土壤圈与地球的其他圈层相互作用,土壤与各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所以说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3. 大气圈在垂直方向上可分几层,各层性质如何? 人为什么最关心对流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

【答案】(1)大气圈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及性质

①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特点。平均高度为11km 。在地表和大气的热交换影响下,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m 下降0.65℃。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②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5km 左右的大气层气流稳定,称为平流层。其显著特点是随高度上升温度不变或微升,即由等温分布变成逆温分布。平流层水汽、尘埃等非常少,很少出现云和降水,大气透明度良好。

③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85km 高度的气层为中间层,亦称为高空对流层。其最重要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降低,是大气圈中最冷的部分。

④暖层

中间层顶至800km 高度的气层称为暖层或电离层。层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因而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很快增加,顶部气温可达1000℃以上。

⑤散逸层

暖层顶以上的大气层称为散逸层,其上界为3000km 左右,是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区域,但无明显边界。

(2)人们最关心对流层的原因

①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雨、雪、冰、雹、霜、露、雾等对流层内的天气现象都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影响。

②对流层空气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

(3)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对流层的空气主要依靠地面的长波辐射增热,越近地面,空气受热越多,高度越高,气温越低. 大气测量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每增高100m , 气温平均降低0.65℃,此即为对流层内温度的垂直递减率.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对流层空气受地面不均匀的加热,产生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高层与低层空气得到交换,近地面的热量、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向上空输送,从而导致一系列天气现象的形成. 对流运动的强弱因纬度和季节而异,低纬度较强,高纬度较弱;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③气象变化复杂

由于受地表影响最大,对流层的温度和湿度分布不均,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复杂的大气物理过程,形成口常瞬息万变的天气现象.

4. 地貌学中的劣地,现在开发为彩色丘陵、五彩湾等旅游地,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劣地是干旱区发育的一种地貌。在半干旱气候带,在岩性松软的地区,沟网密布,地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通常称之为劣地。劣地是土地的自然属性,是指这块土地的自然条件不是很好。自然属性的好坏能影响经济属性的好坏但二者之间并不完全一致。

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过程中,没有绝对劣势的资源,我们要善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变资源劣势为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充分开发,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 什么是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

【答案】(1)地带性分异是指地理要素随纬度的变化而呈现变化的分布形式。

①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础;

②由宇宙一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赤交角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

③带和地带只在理想状况下呈东西方向延伸,井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

④地带性规律并非唯一的空间地理规律,客观上应存在另一种规律。

(2)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是指在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受非地带性因素(例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影响,出现的一些非地带性现象。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②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③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④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⑤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6. 陆地水指哪些水? 它们有何特征?

【答案】(1)陆地水主要以河流、湖泊、沼泽、地下水和冰川等形式存在,它占全球水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