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
【答案】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是指拨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该比率越高,银行运营的安全性
,或更严格的“十二级分类”方法来估计越强。拨备是指商业银行根据“一逾两呆”、“五级分类”
贷款资产中的不良贷款比率,并根据成为坏账的风险高低计提的准备金。
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计算公式为: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损失贷款余额。它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
由于各家银行计提标准不尽相同,因此不同银行间的拨备覆盖率可比性不强,投资者应更多关注具体银行的小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与自身历史数据的比较,看是否改善或恶化。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计提的拨备也会上升,银行利润就会下降,相反,不良贷款率下降会减轻银行计提拨备的压力,对利润就会有积极贡献。鉴于此,有时银行也会通过改变不! 提拨备的标准来调节利润,投资者可能会发现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拨备公l 一提出现不正常的J 决速下降而制造出“虚假”利润增长。
2. 最终的贷款人
【答案】最终的贷款人是指能作为银行业的坚强后盾、并为其信贷活动提供最终支持的金融机构,一般指中央银行。在19世纪中叶前后,连续不断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使人们认识到,金融恐慌或支付链条的中断往往是触发经济危机的导火线,因此提出应山中央银行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责任。最后贷款人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一是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而最终导致整个银行业的崩溃; 二是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意图。
3. 巴塞尔协议
【答案】巴塞尔委员会为了防止银行业出现大规模的危机,于1988年正式通过了《巴塞尔银
,即巴塞尔协议。 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
其主要内容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资本的组成。银行资本组成应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等,核心资本由银行股本及从税后保留利润提取的公开储备组成。两部分之间应维持一定比例,即核心资本占银行全部资本的50%以上。
(2)标准化比率目标。国际大银行的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目标比率应为8%,其中核心资
本至少要占总资本的50%,一级资本比率不应低于4%。附属资本内普通贷款准备金不能高于风险资产的1.25%,次级长期债务的金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
(3)风险加权的计算。巴塞尔委员会认为,要评估银行资本是否充足,可以根据其广泛的相对风险,将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种类资产以及表外项目进行加权,制定出的风险加权比率。表内资产项目的风险分为从“无风险”到“十足风险”四级,以0、20%、50%、100%给定风险权数。表内风险资产的计算公式为:表内风险资产=芝表内资产额X 风险权数。表外资产项目的风险按“信用换算系数”划分为从“无风险”到“十足风险”四级,以0、20%、50%、100%给定信用换算系数。表外风险资产的计算公式为:表外风险资产=E表外资产×信用转换系数X 表内相对性之资产的风险权数。此外,表外项目中与外汇和利率有关的或有项目用现时风险暴露法和初始风险暴露法子以处理。
(4)过渡期和实施的安排。巴塞尔委员会做出一些过渡的安排,以保证在1992年之前成员国的银行提高资本比率并达到这个共同的最低标准。从巴塞尔协议到1992年底大约有4年半时间,资本风险资产比率最低标准为7.25%,资本中至少有一半应该是核心资本。在过渡期初衡量银行的资本状况时,核心资本的比例可包括阳属资本成分。
4. 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
【答案】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是商业银行的两种组织制度。单一银行制又称单元银行制,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分支行制指银行在大城市成立总行,并在全国及该市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行的制度,分支行的业务和内部事务统一遵照总行的规章和指示办理。目前绝大部分国家都采用这种形式。
两种银行制度相比,单一银行制可以限制银行间的吞并和金融垄断,有利于协调政府和银行间的关系,自主}h}和灵活性较好。但是由于限制了竞争,不利于提高效率,与经济的外向化发展矛盾,金融创新不佳。而分支行制则有利于开展竞争,获得规模效益,有利于调剂和充分运用现金,分散风险,便于国家直接控制管理,但需要高水平的控制与管理能力。
5. 国际收支失衡(Balance of Payments Disequilibrium)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某种原因国际收【答案】国际收支失衡也称“国际收支不平衡”
支所发生的顺差与逆差现象。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五类:①周期性不平衡:即由于各国经济周期的国际传播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②货币性不平衡:即由货币供给引起的价格、利率或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③结构性不平衡:由一国内部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国际需求结构失调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④季节性和偶然性不平衡:由进出口的季节性、洪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原因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⑤外汇投机和资本外逃造成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如果表现为顺差形式,外汇储备就增加,对外支付能力也增强; 如果表现为逆差,则会对本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各国对国际收支失衡特别是逆差尤为重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调节,以使之趋于平衡。
6. 实际利率
【答案】实际利率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它剔除了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是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其公式为: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
,也可以讲公式简化为名义利率通胀率(可用CPI 增长率来代替)×(1+通货膨胀率)。
7. 租赁公司
【答案】租赁公司是指经营租赁业务的金融机构。按照国际通行的划分方法,租赁公司所经营的租赁业务可划分为: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和综合租赁三大类。通过融物的形式起到了融资的作用,实现了融资与融物的有效结合。当代租赁公司则主要以融资租赁为主。
8. 费雪效应
【答案】费雪效应指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利率上升的现象。费雪方程将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胀联系起来,用来分析实际利率的长期行为,并导出一个关于货币增长、通货膨胀与利率的重要关系:长期中当所有的调整都发生后,通货膨胀的增加完全反映到名义利率上,即要求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一对一的调整,这种长期效应被称之为“费雪效应”。如果费雪效应存在,则名义利率的上升并非指紧的货币政策而是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二、简答题
9. 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相对落后。试从金融结构角度简述发展中国家的这一特点。
【答案】从金融机构角度考察,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制具有如下特点:
(1)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工具形式单一,规模有限。而发达国家的金融工具多种多样,规模庞大。
(2)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结构”:一是以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中心的以现代大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部门; 二是以落后的农村为中心的由钱庄、当铺、合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
(3)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单一,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小发达; 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低,金融效率低。而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却功能全面。
(4)发展中国家的直接融资市场极其落后,并且主要是作为政府融资的工具而存在; 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我积累和银行贷款。
(5)由于发展中国家实行严格的管制,致使金融资产价格严重扭曲,无法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具体表现是压低实际利率,高估本国货币的币值。
10.商业银行何以具有信用创造能力?
【答案】商业银行通过自己的资产负债业务可以创造出信用,形成货币供给的一部分。 (1)信用创造的两大前提:①非现金结算。即客户在使用资金时可以通过转账结算,这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