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BL0金融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升值(Appreciation )与贬值(Depreciation )
【答案】汇率的变化表现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在直接标价法下: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升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贬值。在间接标价法下,表现方式恰好相反:当汇率的数量减少时,称为本国货币币值(或汇率)下浮,也称本币相对于外币贬值; 此时,外币货币币值(或汇率)上浮,也称外币相对于本币升值。因此,作为两种货币的比价,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必然是一种货币的升值,同时也是另一种货币的贬值。
货币的升贬值幅度可以通过变化前后的两个汇率计算出来,具体方法如下:
(1)在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外币汇率的变化(%)=(新汇率/旧汇率-1)×100%
(2)在间接标价法下:
本币汇率的变化(%)=(新汇率/旧汇率-1)×100%
外币汇率的变化(%)=(旧汇率/新汇率-1)×100%
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如果是正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升值; 如果是负数即表示本币或外币贬值。
2. 套利(arbitrage )
【答案】从广义上来说,套利是指利用不同市场中某一方面(如汇率、利率、价格、风险水平等)的差异来获利的活动。其基本方式是在一个市场购进(或借入)某种资产(如货币、商品、
,同时在另一个市场卖出(或贷出)同种资产。具体来说,套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证券等)
,又简称为套汇,指利用不同外汇市场中同一种或多种货币的汇率货币套利(currency arbitrage )
差异,在汇率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汇率高的市场卖出,以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根据我国外汇管理条例的规定,凡在我国境内的企业或个人采取各种方式,用人民币或物资非法换取外宾、侨
,又简称为套利,民或其他个人和团体的外汇的行为,统称为套汇; ②利率套利(interest arbitrage)
,又简称为指利用小同市场中利率的差异进行牟利的投机活动; ③商品套利(commodity arbitrage)
套购,指利用不同市场中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在价格低的市场买进,同时在价格高的市场卖出,
, 指利用不同的市场中同种证券的价格以套取投机利润的活动; ④证券套利(arbitrage in securities)
差异,通过贱买贵卖的方式以获取投机利润的活动。目前,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交易信息的及时报道等原因,证券套利己基本不复存在; ⑤风险套利,又称之为收购套利。
从狭义上来讲,套利则特指货币套利和利率套利。
3. 基准利率
【答案】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它的变化传递出央行银根紧缩与松动的信息,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中央银行改变基准利率,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的高低,限制或鼓励信贷规模,从而影响其他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因此,把握各种利率的变化趋势就要首先了解这种关键性利率的变动趋势。在西方国家通常是指央行再贴现率或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如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在我国,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
4. 保险公司
【答案】指办理保险业务,在风险发生时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给予赔偿或支付的金融中介机构。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 资金运用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应付赔偿所需。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证券、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保单贷款等。保险公司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法定保险公司和自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公营保险公司与私营保险公司以及公私共营保险公司、原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是除银行外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答案】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选定出来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实施进度的指标,通过政策工具影响这些指标,并能够借这些指标观测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通常认为中介指标的选取应符合如下一些指标:
①可控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的控制该中间目标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
②可测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对货币政策能敏感的做出反应。
③相关性。是指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关系,中央银行通过对中间目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④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中间口标必须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货币政策能在十扰度较低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发生影响,避免货币当局错误判断经济形势,造成决策失误、控制失当的局面。
6. 货币中性
【答案】是指货币因素不能改变实际资源的配置。如果货币因素能改变实际资源的配置,那么货币就是非中性的。
7. 机构型监管与功能型监管
【答案】机构型监管模式是指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下,以机构为中心,由不同的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的机构进行监管。该模式的优点是专业性强,监管部门对违法活动的反应速度快,程序简单; 缺点是对不同类型机构间的交义业务会形成监管盲点。
功能型监管,是指在一个统一的监督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管理专家和相应的管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进行监管。其优点主要是:(1)功能型监管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从而有效地解决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避免监管真空和多重监管现象。(2)功能型监管针对混业经营下金融业务交叉现象层出不穷的趋势,强调要实施跨产品、跨机构、跨市场的监管,主张设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来对金融业实施整体监管,这样可使监管机构的注意力不仅限于各行业内部的金融风险。(3)由于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得据此设计的监管体制和监管规则更具连续性和一致性,能更好地适应金融业在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功能型监管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协调过多,程序复杂,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风险确认速度比不上机构型监管模式。随着电子计算机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以及金融信息网的建成完善,功能型监管的不足之处将会降到最小程度。
8. 单一汇率(Single Exchange Rate)与复汇率(Multiple Exchange Rate)
【答案】单一汇率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货币只规定一种买卖价格的制度形式。在实行单一汇率的国家,外汇买卖小分贸易、非贸易外汇收支,均按一种汇率进行外汇买卖。在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由外汇管制机构制定和公布; 在不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变动。中国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后,实现了汇率并轨,从此人民币实行单一汇率。
复汇率又称“差别汇率”或“多重汇率”。它是某些外汇管制国家对汇率管制的方式之一。指一国货币当局对外汇汇率人为地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汇率,不同汇率适用于不同类别交易项目的制度形式。复汇率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交易实行歧视性待遇,原则是对需要鼓励的交易规定优惠
,对的汇率(如对出口规定适用较高的外汇价格,对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适用较低的外汇价格等)
需要限制的交易则规定不利的汇率(如对奢侈品进口和资本输出用汇规定适用较高的价格)。在有些国家,只存在两种或三种的歧视性汇率,在有些国家则规定有多达几十种的歧视性汇率。
二、简答题
9. 简述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
【答案】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严格划清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界限,并实行分别管理的原则。预算外资金的项目和范围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执行,不得任意增设项目,扩大预算外资金范围,属于预算内的资金不得划到预算外,属于预算外支出的项目不得在预算内报销。
(2)财政管理的原则。财政部门是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依照部门和单位的财政隶属关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按预算外资金的用途分类进行核算。财政部负责管理与财政部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主管部门预算外资金的收取、安排和使用,并对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进行审批; 地方财政部门负责管理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各级地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主管部门预算外资金的收取、安排和使用,并对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决算进行审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