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5公共行政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授权关系
【答案】授权关系是指在授权过程中授权者和被授权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授权并非只是单向的行为过程,乃是一种权力授予和权力接受之间的双向行为。良好的授受关系是行政授权成功的象征,也是行政授权的本质内涵。授权关系应该贯穿于整个行政授权过程的始终。处理好行政授权关系要求人们在进行授权时,必须注意行政授权的条件,遵循行政权力分配的原则,尤其要保持授权者和受权者之间良好的信任和支持关系。
2. 工作荷载分析法
【答案】工作荷载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方法,即通过不同单位在工作荷载和结果方面的横向比较来确定各个单位的效率水平。这种效率测定方法的运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所涉及的单位从事同样或十分相近的工作; 二是工作性质属于量的处理工作,容易进行量化衡量。
3. 公共责任
【答案】公共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应该承担的义务和履行的职责,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高度履行自身职责,来为国民谋利益。狭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仟。狭义的公共责仟以广义的公共责仟为前提条件。
4. 行使职务了解权
【答案】行使职务了解权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有了解与其职权、职务、职位相关信息的权利。相关信息包括表现为资料、材料、文件、指示等的一切国家信息,也包括属于国家机密和工作机密的信息。行使职务了解权是特定的行政行为主体全面了解背景、准确判断情况、以正确做出行政决策、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5. 非强制性权力
【答案】非强制性权力是和强制性权力相对而言的,主要是一种社会心理过程,它依靠某种威势或威望来取得信任与赞同。它以合法性、正当性、合理性作为依靠,具有一定的影响性。作用则是使客体心悦诚服,客体一般是基于认同而进行的服从,不依靠行政组织的层级性结构及其所拥有的威胁和惩罚手段。行政主体不依赖权力集中的势能,利用物理的力量进行制裁或威胁,
强迫行政客体服从就范。
二、简述题
6. 绩效评估对公共管理带来了哪些新观念?
【答案】公共管理新理念主张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强调权力非集中化,公民为本和结果导向等。绩效评估为这些新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绩效评估与公民为本。公民为本的理念是针对实践中公仆意识的缺乏和政府信任危机提出来的,其内涵包括回应公民需求、倾听公民呼声、给公民以选择权、公共服务设计和提供中的公民参与、以公民满意为部门绩效评价的主要标准等。显然,没有公民满意状况的持续调查,没有立足公民对管理活动效果的测定,那么公民为本只能流于空洞的口号。
(2)绩效评估与权力的非集中化。传统行政模式权力过分集中和死板的规章制度压抑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导致效率低下。公共管理的新模式要求分权,“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作为组织绩效的测定和展示,绩效评估为上级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和控制绩效的手段,从而为分权化改革提供了基础。
(3)绩效评估与“结果导向”的管理。结果导向的管理要求“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而按效果拨款的前提是对结果(即绩效)的科学测定。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由于不衡量效果,也就很少取得效果”。反过来说,现代管理要取得效果,就必须对结果进行科学的测定。
(4)绩效评估与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主要是竞争机制,包括公私组织之间、公共组织之间的竞争。绩效评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公共服务机构与公众的关系上,绩效评估能提供各个公共服务机构绩效方面的信息,引导公众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对公共机构形成压力,迫使它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公共部门内部,绩效评估和在此基础上的横向、纵向比较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气氛,同样会起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效果。
7. 简述行政责任的免除。
【答案】行政责任的兔除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虽然行政行为主体的行为符合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但是山于实施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更大的合法权益,所以排除其违法性,免除对其行政责任的追究。主要包括以下两种}h}形:
①正当防卫。指行为人为了保护公共利益、他人或者本人的人身安全及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侵害,而对侵害人实施侵害,以迫使其停止违法行为。
②紧急避险。指行为人为了保护公共利益、他人或者本人的人身安全及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不得已采取的侵害法律的行为。
8. 简述新自由主义主体理论、政策主张以及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
【答案】(1)新自由主义的主体理论
按照新自由主义者的解释:新自由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明确的政治、经济范式——它指的是这样一些政策和过程:相当一批私有者能够得以控制尽可能多的社会层面,从而获得最大的个人利
益。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①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自由经济的思想,并推向极端,强烈主张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在他们看来,自由是效率的前提,尊重个人自由,国家就不应该进行干预,而应要让个人在市场中自由选择。
②政治理论。新自由主义坚持否定公有制、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
③国际关系理论。新自由主义主张以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在他们看来,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虽然,这1历史过程并不排除政治、文化的多元化,但这一历史过程只有以超级大国和主流文化为主导才能实现。
(2)政策主张及其实践
新自由主义成为了以美国为主的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的主要的理论形式,催生了政策宣言——“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擅变为美国的主流经济学、主导价值观和国家意识形态。
①政策主张
包括:
①预算赤字应该被严格控制;
②公共支出应该从那些政治敏感领域撤出,重新配置到那些经济收益较高且潜在地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
③扩大税基和降低边际税率;
④金融自由化;
⑤各国需要统一的汇率体系,汇率应该维持在有足够竞争力的水平之上;
⑥贸易自由化;
⑦外国直接投资;
⑧私有化;
⑨放松管制;
⑩法律体系应该在不导致过高成本的前提下对所有部门提供安全有效的产权保护。
②实践
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利用贷款附加条件、市场准人等方式,推销“华盛顿共识”,强制性地推动拉美国家进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使拉美国家遭遇了第二个“失去的十年”,造成“拉美化现象”。“东亚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同样以接受“华盛顿共识”的政策主张作为东亚国家获得援助的条件,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和长期的影响。
(3)关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
①关于反对国家干预。批评者认为,新自由主义过分强调民族国家政府的无为而治,会导致两个方面的恶果:
a. “弱政府”不能有效地解决国内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内社会问题包括:贫富两极分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