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交际语言教学法在职业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交际语言教学法,交际能力,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活动

  摘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许多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学家已经看到了中国外语教学的误区:无论哪一阶段的学习者都缺乏口语交际的能力,即使高水平的学习者也都是善于书面的沉静式问答。众多的外语学习者也苦于缺乏流利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使学习者摆脱这一困境,语言界的学者、教育家都致力于寻找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切实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他们将研究的主体集中在普通中学生和大学生中,如秦晓孟、李筱菊等学者,却很少有人关注职业中学的外语学习者。作者在分析了普通学习者与职业中学语言学习者的差异之后,将海姆斯提出的重在培养交际能力的交际语言教学法实施于作者任教的职业中学导游专业二年级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根据职业中学外语学习者的特点,试图寻求适于职业中学外语学习的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和将学习的直接经验运用于工作实践的能力。   交际语言教学法的雏形源于1975年由欧共体文化委员会编写的“功能-意念”教学大纲。其理论基础来源于(1)海姆斯1972年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2)赫利尔德1964年提出的功能语言理论。交际语言教学法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学观念,把语言学习放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把学生置于中心地位,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和语言功能的剖析,因时、因地、因学习者而异,灵活选取教学模式和课堂操作程序。交际语言教学法也正是以其交际能力的思想、语境的思想、真实性的思想、语言功能的思想、活动的思想,以及对用法与使用、流利与准确、正确与适宜辨析,使其在众多的教学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文章首先对交际语言教学法的核心内容─交际能力作了详尽的阐述,接着概括了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及运作模式。作者从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分析了影响交际语言教学法实施的主要因素。进而讨论了学习者和教师角色在交际语言教学法中的转变,以及实施交际教学设计活动的种类。综合以上的分析讨论,作者在实施交际语言教学法的课堂进行了4个月的实验,通过了英语口语的预测和试验后的测试评估,进行了数据的分析对比,从而得出了与假设相吻合的结论:交际语言教学法适合职业中学的外语教学,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在交际语言学习法的引导下逐步提高。文章最后分析了此次研究的局限性,并指出了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从而使交际语言教学法更广泛,更有效地应用于职业中学的外语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