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同济大学物流系统规划与运输组织学之现代物流导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闭环供应链
【答案】闭环供应链是指将正向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相连接,两条链上的物品从源到汇、再由汇到源的闭环流动过程。
2. 循环物流系统
【答案】循环物流系统是指连接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支撑资源循环,促进循环型社会的实现和保障循环型社会的运行。
3. 物流中心
【答案】物流中心是指处于枢纽或重要地位、具有较完善的物流环节,并能实现物流集散和控制一体化运作的物流据点。物流中心是进行商品流通必要的基础设施,许多新型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企业、全球分销企业及全球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了许多物流中心,不少跨国公司在全球的产品分销仅靠一个物流中心,因此物流中心是决定公司成败的战略性业务实体。
二、简答题
4. 如何进行物流问题的现场调研与统计分析,请简要加以说明。
【答案】(1)如何实施物流问题现场调研
①准备工作阶段
物流问题研究者若去某个企业进行现场调査,事前要了解有关该企业的信息。了解的信息包括该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和物流管理状况。
企业信息的获取有两条渠道:①收集文献资料;②走访曾与该企业有交往的人员。通过收集和访谈,可以构成对该企业的初步印象,以便有效地实施现场调查。
②抽样调査阶段
在现场调査中,样本的选择与文献收集类似,有较大的随意性。调査人员期望观察企业内部所有的情况。然而,全面观察并不现实,研究人员往往通过与企业各类人员交谈,从中选出若干代表。一般来说,物流问题的抽样调査方法有:
a. 配额抽样法
企业内的各类人员,如能以某种重要特征进行完备分类,便有可能采取配额抽样方法。 b. 滚雪球抽样法先以随机或规定方式选出比较容易辨识的个体或某一组群,然后利用此个体或组群来寻找其他新的各体或组群。
c. 计划抽样法
按照物流研究主题,事先确定最能反映此主题内容的企业调查对象样本。研究者在现场调查
抽样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始终要注意:即从样本观察到的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所期望解释的企业现象;实际观察到的样本情况是否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全面经营状况。
③实地访谈阶段
现场调查需要与被调查对象接触,经常进行的活动是访谈。在访谈中,使用的调查问卷或问题大纲是结构化的及标准化的。在现场调查过程中,访谈的用词是一种技能,要防止被访者顺着研究者的意图回答问题,即“得到的回答就是访问者主观预期的”。
④观察记录阶段
现场调查的基本工具是调查表、调査提纲和记录本。即使有摄像机和录音机等先进设备,也还是需要做笔记才能抓住物流问题的重点。只要条件许可,在不影响访谈对象的情况下,应边访谈边做记录。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事后尽快补充记录。
⑤资料分析阶段
物流问题研究者最关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判别和发现现场调査中的重要事实,如何分析物流问题的实质并引出结论。一般来说,分析和现场调查物流问题是相互交错进行的,主要运用归纳推理的思路和方法。
物流问题研究中,最常采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物流问题现象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如果发现被调查个体的反应与总体有某种差异,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新发现。这就意味着物流问题研究者,需要对所调査物流问题现象进行分类分析,只有分类以后,才能厘清物流问题的共性和差异,并发现物流问题新的属性或特征。
(2)如何分析物流问题
①调查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从根本上说有两大类:
a. 逻辑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是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唯物辩证法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偶然到必然,从现象到本质。坚持辩证的观点、科学发展的观点,从物流问题的发展变化中观察问题实质,从物流问题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来分析问题性质,对统计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b. 数量关系分析方法。数量关系分析方法是运用统计学中论述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包括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比例、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的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平均和变异分析法、综合评价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
在统计分析中二者密不可分,应结合运用。
②比较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研究问题的差异和矛盾的一种方法。比较是分析的最基本的方法,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开始。
③绩效评价方法
物流绩效评价是对整个物流结构中特定过程进行的定量衡量,设计最佳的物流系统及其组成
部分关键取决于进行绩效衡量的标准。物流缋效评价标准随系统定义范围(各种功能领域如:生产、分配、运输、保管和供货商的选择等)、各领域的物流功能要求、定量评价及定义系统的能力的不同而异。因此,物流绩效评价的步骤是:a. 对需要评价的系统及其组分进行定义;b. 确定性能要求和系统的预期目标;c. 确定定量评价性能要求的准则。
理解各评价准则之间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某一个或多个准则都可能影响另一评价准则的性能。
5. 试分析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区物流政策的特点。
【答案】(1)泛珠三角经济圈物流政策特点
①福建省物流政策
2002年,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该意见中包含了相应的物流发展内容,即今后一个时期,福建将集中力量建设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同时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化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②广州市物流政策
2002年,广州市制定了《广州现代物流发展实施纲要》,提出要用从2002—2015年的10多年时间将广州初步建成中国南方国际现代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并对建设和发展广州现代物流信息平台、运输平台、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物流企业等进行了布局和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广州现代物流发展的实施政策和措施。
③深圳市物流政策
《深圳市“十五”及2015年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深圳市分三步走的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方针。
a. 近期(“十五”期间)打好基础。建立行业发展政策环境,构建运输基础设施平台,初步建立完整的现代物流企业协作群体,跨国企业集团在深圳市设立的仓储中心、组装中心和物流基地显著增加,到200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
b. 中期(2006—2010年)快速发展。以支持电子商务、高技术产业的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快速发展,2010年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超过30%, 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下降到13%以下。
c. 远期(2011—2015年)成熟完善。形成依托香港,面向国际,重点辐射珠江三角洲,延伸三条辐射轴线(沿海至长三角区域、沿京九铁路至中部地区、沿新的西南出海信道至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的物流经营网络,形成中国内地最为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
④香港特别行政区物流政策
香港是贸易自由港,经济自由化程度较高,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搭台”即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香港各种物流行业及民间组织在物流管理方面发挥着较重要的作用,如香港物流服务发展委员会,在确保所有货物进出本港港口及机场时畅通顺利,方便快捷,以达最佳经济效益,为加强香港物流服务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长三角洲经济圈物流政策特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