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它将原语中的文化移植到陌生的目的语文化中去,把一种语言承载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不同的文化渊源和传统,不同的语言结构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造成了语言之间的异质性,进而导致了翻译中的缺省现象,并且由于这种缺省的存在,会对处于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的读者造成意义真空。译者作为连接两种文化的桥梁,在翻译过程中恰当地使用不同的补偿策略,对于跨越文化之间的意义空白、使读者实现理解的共鸣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针对罗幕士(Roberts)《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缺省现象,通过英汉对比,讨论了在处理文化信息的过程中,译者所采取的不同补偿策略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影响译者采取不同补偿策略的因素,以期窥斑见豹,从而考察和解释译者如何完成对文化信息的转换、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能较充分而容易地感受原文的氛围;同时,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新的补偿策略也作了分类,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怎样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准确地转换原语的文化意义,从而尽量填补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空白,以期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