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814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假设一国的出口方程为X=A-my。当m 变大时,经济的IS 曲线将发生什么变化? 当A 增加时,IS 曲线又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收入恒等式变为:
y=c+i+g+nx=c+i+g+A-my
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代入到收入恒等式,有:
经整理得:
上式就是IS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其中为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看出,当m 变大时,经济的IS 曲线斜率变大,IS 曲线变得陡峭。当A 增加时,IS 曲线就会向右移动。
2. 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利率理论,其主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利息是在一定的时期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应得到的报酬,而不是古典利率理论所讲的利息是对节欲、等待或推迟消费的报酬。“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起因于只种主要的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前两个动机可以统称为交易性动机,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几是收入Y 的递增函数,交易性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记为; 而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L 2则是利率r 的反函数,投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所共同决定的,即货币供求相等决定了利率的水平。同时,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时,有价证券的价格很高,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此时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为水平线,增加货币的供给,人们只会以现金的形式持有,并不能对投资和经济增长水平造成影响,出现“流动偏好陷阱”。
第 2 页,共 42 页 性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记为L 2=L2(r )。从而总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达为:
3. 假定经济在均衡状态Y 0=1000下运行,如果政府进行一次财政改革,税率t 增加0.05,政府购买增加50,预算盈余是上升还是下降? 为什么?
【答案】设原税率为t o ,原税收额T o =1000t0,那么根据题干有新税率t'=to +0.05税率上升导致收入减少,假定减少的收入为,故税率提高后国民收入为
税收变动量为:
预算盈余变动为:
可见预算盈余减少了。
4. 假定甲厂商为乙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400美元,乙厂商为甲厂商提供服务应得的报酬为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100美元。试问计入GDP 的是否就是这100美元?
【答案】不是。
计入GDP 的应当是700美元(=300+400),因为GDP 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现在甲乙两厂商生产的服务价值总共是700美元而不是100美元,因此,计入GDP 的应是700美元,至于双方抵消多少,和GDP 计量无关,否则,甲乙两厂商相互销售时计入GDP 的就都只是相互收支抵消后的支付余额了。
5. 长期劳动合同论与工资黏性有什么关系?
【答案】长期劳动合同论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汽车、钢铁、建筑、机电、航空、铁路等许多行业是高度工会化的,而服装、饮食、零售朴等行仲是非下会化的。在下会化行\}l}中,劳资双方一般签订为期月年或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这会形成每三年谈判一次工资的周期,但不同行业和厂商的合同的谈判和签订并不是同步的,而是交错进行的,从而每年都有新的合同签订,也有合同期满。影响工资谈判的因素很多,劳资双方对这些因素都要进行调查研究,因而谈判要花费成本。如果谈判不成功,那么罢工给双方带来的损失会更大,而长期劳动合同对厂商和工人都是有利的,可以降低谈判成本,减少罢工次数。
因此,厂商和工人都愿通过谈判签订长期合同,其结果是合同期内工资固定,而且由于合同期满的时间相互交错,排除了工资适应条件变化而迅速调整的可能性,使名义工资具有黏性。
6.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黄金分割律? 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的稳定增长吗?
【答案】(1)如果一个经济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量达到最大,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固定不变时,应如何选择人均资本量(资本劳动比率)的问题,经济学家费尔普斯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做出了回答:如果对每个人的资本量选择能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
第 3 页,共 42 页 ,因而新税收额为:
增长率,则每个人的消费就会达到最大。这一结论被称为黄金分割律。用公式表示是:
在该式中,表示资本的边际产品。由于人均产量Y 是人均资本的函数,即y=f(k )。从
c c=C/L),)和广化部分(nk )即人均消费(得
,
则。从该式可见,
当。时,人均人均产量中减去资本深化部分(如果资本一劳动之比不变,
即
消费可达到最大化,黄金分割律可用图表示。
图 人均消费的增长
从图中可见,人均收入f (k )用于资本广化(nk )和消费(c=f(k )-nk )。为使c 最大,就
f 是要选择k ,在k=k*时,(k )的斜率等于n 。在图中即M' 点上的斜率等于n 。故c 即图中线段
长度达到最大。
(2)假定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高于黄金分割律水平,那么,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降低储蓄率,即降低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的政策,以达到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但如果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低于黄金分割律水平,制定政策的人就必须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分割律的要求。然而,提高储蓄率就要降低目前的消费,人们一般都不愿这样做。政策制定者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迁就选民意愿),一般并不一定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水平的稳定增长。
7.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它有什么含义?
【答案】(1)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式中,k 为人均资本,s 为储蓄率,y 为人均产量,n 为人口增长率,
(2)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f (k )幻减去为资本的折旧率。 项。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 ,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上式表明:若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在这些国家中,劳动力人均资本量较高,因此人均产量也较高。相反,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
第 4 页,共 42 页 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 的上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