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秦岭雨蛙Hyla tsinlingensis属于两栖纲、无尾目、雨蛙科、雨蛙属。雨蛙科属很多,现发现的约有46属,83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现发现的雨蛙属有8个种及7个亚种,他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地区。秦岭雨蛙目前仅分布于中国秦岭和大别山地区,体长一般在40 mm左右,指端均有吸盘及马蹄形的边缘沟,能吸附在树叶、草叶上,也因此而得名秦岭树蟾。多生活在海拔830 m~1770 m的半山区。实验以分布于秦岭、大巴山和大别山地区的15个采样点的秦岭雨蛙为研究对象,根据形态学基本指标和骨龄学HE染色技术判断年龄的组成,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ANOVA,Pearson相关性等多种生态学统计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对同一年龄组中雌雄两性之间体长和体重的差异进行分析。将15个采样点,分为秦岭和大别山两个大的种群,对种群之间雌雄体长和体重进行t检验。将每一个采样点作为一个小种群,对其雌性个体的体长和体重采用单因素ANOVA进行分析(p ﹤0.05)。分析雌雄个体在不同海拔下年龄和体长之间的相关性。种群年龄结构分布,雌雄个体的性成熟年龄和世代时间,并利用von Bertalanffy方程St = Sm – (Sm – S0) e-K(t-t0),绘制生长曲线,分析年龄和体长、体重等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果。利用趾骨骨骼石蜡切片和HE染色放相结合,成功鉴定出所有样点210只雄性和10只雌性个体的年龄,年龄范围为1~3岁。对雌雄两性之间体长和体重的t-检验结果表明,雌雄两性之间的体长和体重的差异极显著,说明秦岭雨蛙在雌雄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性二型现象。雄性的体重、体长以及年龄结构在秦岭和大别山两个种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15个小种群之间,雄性个体的体长和体重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基于海拔变化的雌雄个体体长进行的曲线方程分析结果显示,秦岭雨蛙的生长不符合贝格曼定律。秦岭雨蛙的1龄在雌雄性别中均占较高的比例。两个大种群的雌雄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即秦岭雨蛙的世代时间为2年。利用von Bertalanffy方程得到生长曲线的方程y = 39.55 – (39.55 – 14.97)e-3.149x, r2 = 0.014 (雌性)和y = 32.01 – (32.01 – 14.97)e-2.492x, r2 = 0.472(雄性),雌性生长率K = 3.149,雄性生长率K = 2.492,说明雌性较雄性生长略快。秦岭雨蛙的最大寿命可能是3岁,属于较短龄的蛙类。秦岭雨蛙2龄时,雌雄个体的生长率都会有所减慢。三个年龄组蛙的体长范围基本相似,因此体长不能单独用于年龄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