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社会公正视角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二代”现象研究

关键词:社会公正;社会转型;社会流动;阶层固化;“二代”现象

  摘要


        近年来,“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垄二代”、“红二代”等网络热词,从虚拟空间进入现实生活,几乎成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代名词,折射出社会阶层结构日益固化的趋势,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对“二代”现象的关注,实质上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社会深度转型过程中所暴露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关注。社会体制改革的步伐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的调整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表现在社会流动竞争中,先赋性因素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家庭背景的重要性充分显现,父子之间的阶层地位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出身命运的世袭化,生存竞争的不公平化,发展际遇的非均等化现象日益凸显。
       对我国社会转型期阶层固化问题进行深入反思,探寻“二代”现象背后的社会症结,减少代际流动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能有效弥补社会阶层间的断裂和隔阂。通过深入研究“二代”群体的形成机制,推进社会领域的改革,有助于消除社会地位不平等的差异,促进社会整合,提高社会活力。
       本文以社会公正为视角,立足于历史传统、国际视野和现实国情,对“二代”群体的外在表征和产生“二代”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旨在努力探求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的有效路径,助推青年一代的公平成长。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由,理清了“富二代”、“穷二代”和“官二代”三个词汇从发端到热传再到成为专用词汇的过程,重点关注了它们是如何从社会流行语转化为学术问题的,对已有研究进行了认真梳理,并阐明了笔者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从科学界定“二代”现象的概念入手,先分后合,由表及里,逐步揭示“二代”现象的学理内涵。对“富二代”、“穷二代”和“官二代”等三类有代表性的群体进行专门分析,探究了这些群体的数量、内部构成、独有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对不同群体进行共性地研究,阐明“二代”现象的产生机制和社会资源实现代际传承的演进过程
      第三章着重阐述了“二代”现象的成因,从“家族制”传统这一历史根源,到社会转型这一时代背景,再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现实因素,全方位、宽视野的分析“二代”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准问题的症结,以便“对症下药”。
       第四章专门对“二代”现象进行公正性考量,找出隐含在“二代”现象背后的权利不公平、机会不公平、规则不公平这些根本性的制约因素,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一层,继续探究公正性不足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发展理念落后、制度保障不足、民生事业滞后、资本与权力的侵蚀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五章进一步拓宽研究“二代”现象的视野,在发达国家中选取了美国、英国和日本,在发展中国家中选取了俄罗斯和印度进行对照研究。所选取的国家中,有的是典型的现代发达国家,有的是与我国有可比性的地缘国家,有的在历史上曾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的也同样正在面临着深刻的社会转型。通过研究以上国家的阶层固化现状可以看到,由家庭社会资本的不均等所导致的阶层固化现象基本上在所有国家都客观存在,关键在于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来尽量减少贫困阶层的生存风险、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上述国家产生“二代”问题的教训可以作为反面教材引以为戒。
       第六章重在进行破解“二代”现象的路径探索,在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基本权利平等、促进社会分配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畅通阶层流动渠道等五个大的方面,有针对性提出了化解“二代”现象的“路线图”,以此来推动构建公正、合理、开放、畅通的现代社会流动机制,凝聚社会各阶层的期望和信心,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