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专业技法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袁牧之
【答案】袁牧之,30年代出色的影、剧艺术家,1934年写出第一个电影剧本《桃李劫》,并担任影片主角,成功地塑造了他的第一个银幕形象。1935年,袁牧之又主演了《风云儿女》,扮演了浪漫诗人辛白华,也获得好评。1937年,创作了他的代表作《马路天使》,该片是30年代中国电影的杰出代表。
2. 《小城之春》
【答案】《小城之春》,1948年出品,李天济编剧,费穆导演。故事描写了经过八年战乱后的江南某小城市中,一个因战乱而变得破落萧条的家庭。影片人物简单但关系颇为复杂。《小城之春》的艺术成就是独特的,在中国电影史上,它属于熠熠闪光的最为出色的影片之一,也是中国电影艺术中浑然天成的艺术精致之作。作为现代电影语言与传统美学意味的结合体,在艺术形态上脱俗新鲜,民族传统形态的风格追求独特。《小城之春》浑然天成的诗化电影语言实践,被看成是现代电影的前驱。
3. 《背靠背,脸对脸》
【答案】《背靠背脸对脸》是黄建新电影的代表性作品,名列都市电影的优秀代表之列。它对现实的细致深刻的剖析,对人物复杂内在性格的表现,对仕途政治的某种挪榆,对现代人心的独特挖掘分析,以及融合他早期理性思考的优长、某种象征意味和生活实况的结合等,比较集中地表现了黄建新电影的特色。达到黄建新电影的上佳水准。
4. 《玉梨魂》
【答案】郑正秋1924年根据当时著名的鸳鸯蝴蝶派小说《玉梨魂》改编拍摄的无声故事片。影片讲述蠕居寡妇梨娘与儿子的教馆先生何梦霞相爱,由于礼法不可逾越,她忍受内心痛苦将小姑箱倩嫁给何梦霞。由于旧情难以割舍,何梦霞投笔从戎,梨娘忧郁而亡。原著中小姑箔倩也郁闷而死。郑正秋将这出大悲剧改为团圆结局一一摘倩携带梨娘的遗书和侄儿一起长途跋涉寻找何梦霞,最终何梦霞与药倩和好。该片对封建伦理和婚姻制度压迫下的妇女寄予深厚的同情。
5. 《我们夫妇之间》
【答案】昆仑影业公司1951年出品。编剧、导演郑君里,主演赵丹、蒋天流、吴茵等,根据萧也牧同名小说改编。影片讲述在上海长大的知识分子李克与山东解放区贫农出身的十部张英结婚后,随军进入解放后的上海。在新的环境中,这对出身不同的夫妻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重归于好。在《武训传》批判风潮中,这部影片和原小说作者都受到严厉批判,
影片的主要“错误”是:主题上歪曲工农干部; 表现手法上选取琐碎私生活片段,受美国电影影响手法至深,充满小资产阶级情调。
6. 样板戏电影
【答案】样板戏电影是“文革”十年中出现的独特的电影类型,有着浓重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代表作品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这些电影是当时(尤其是1970至1973年四年问)内地观众“唯一”的银幕娱乐。第一部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的导演是谢铁骊。《沙家派》改编自沪剧《芦荡火种》,导演是武兆堤,这部电影受到毛泽东的关注,最后的剧名也是他亲自定的。
7. 《老井》
【答案】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导演吴天明。根据郑义的同名小说改编,是吴天明继《没有航标的河流》和《人生》之后的义一部巅峰之作。影片围绕儿代农民打井的故事展开,反映了当代农村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斗争,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伟大凝聚力,反映了民族文化意识的不同方面。片中人物性格具有复杂性,主题具有多义性,编导以严峻的态度面对生活、反映生活,不回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出艺术家直面生活、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力量。张艺谋在片中出演男主角孙旺泉,并凭此片获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8. 《孩子王》
【答案】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编剧阿城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剧本,导演陈凯歌,摄影顾长卫,主演谢园。影片通过插队知青在山村小学教书的经历,理性思考了教育、文化的缺失问题和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影片延续了“文革”后电影反思“文革”的传统,并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9. 《万家灯火》
【答案】导演沈浮40年代代表作品。影片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表现了一种朴素的写实风格,不动声色地表现常态的小人物生活,从住房、谋职、工作、夫妻相处、婆媳关系等具体的生活场面,描画人间状态,反映生活现象,似乎琐碎嘈杂,却又平实有味。影片重在以家庭矛盾表现社会,婆媳间的纠葛以至家庭的破裂,又与经济窘迫的社会因素相关联,叙事是非戏剧式的,而是靠真切生活细节的积累和场面的叠加来表现含义,通过细节表现和人物关系的变化揭示思想主题。《万家灯火》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现实主义冷峻平实电影的典范。
10.微电影
【答案】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型”视频短片,其主要特点有:①“微平台”,立足于各种新媒体,可移动播放; ②“微放映”,每部时间在30秒~300秒左右; ③“微制作”,制作周期只需几天或数周; ④“微投资”,每部成本在数千至万元左右。微电影是传统电影和网络视频短片相结合的产物,更适应移动网络时代的需
求,自07年出现至今日渐兴旺,因其为广人电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而深受喜爱,代表作有《父亲》、《青春期》等。
二、简答题
11.谢晋导演的土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谢晋艺术生命力旺盛,优秀影片一部接一部的涌现而且小断在国内外获奖。他的影片多取材于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社会内容,开掘深入、善于刻画人物,特别创造了一系列的妇女形象,善于表现人情人性,以情动人,熟悉观众的欣赏趣味,他拍的影片为国内外广大观众所喜爱。他继承了我国主流电影的传统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例如《天云山传奇》。
(1)主题开掘深刻。《天云山传奇》第一次艺术地完整地在电影中反思从反右运动以来我党工作中左的错误思想所带来的后果,造成一代人的历史悲剧。
(2)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罗群、冯晴岚、宋薇、周瑜贞、吴遥等。
(3)从文学到电影。结构以人物的心理线索来结构影片,尤其以宋薇的内心独白来贯穿。电影表现手段的运用,导演在分镜头剧本中加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加了不少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闪回和幻觉,这大量地表现在宋薇的身上。充分发挥了电影多种表现手段的作用,灯光参与创作,主观镜头的运用,重视画面后景的作用,注意通过人物口常生活动作表达人物特定的思想感情。
12.“十七年”中国电影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成就? 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1)鲜明的现实性与时代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现代与当代革命史,它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风云人物和普通的劳动者,以及他们成长、战斗的历程和生活的环境。“十一七年”的中国电影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中国人民、中国的风土人情。
(2)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十七年”的电影艺术家们力图体现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这一类人物有着较为复杂的性格特征,塑造好他们要求创作者具备深厚的功力。
(3)造就了一批风格各异的电影艺术家,这些电影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4)存在的问题:总的来看,由于经历的干扰比较多,“十七年”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比较迟缓,影片数量少,17年一共生产故事片600多部。从质量上看,虽然在各个阶段都出现过一些优秀影片,但多数影片的艺术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电影直接为政治服务,“不求艺术有功,但求政治无过”,致使不少影片存在虚假、说教、拔高、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对人物内心世界深入挖掘不够。人物类型简单化,人物形象脸谱化。《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这样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较成功的影片,反而遭到批判。很少借鉴国外电影的艺术成就,这主要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