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自然地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冻土地貌

【答案】冻土地貌是指在高纬地区及中纬度高山地区,如果处于较强的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温常处于0℃以下,降水少,大部又渗入土层中,不能积水成冰,而土层的上部常发生周期性的冻融,在冰劈、冻胀、融陷、融冻泥流(统称冻融作用)的作用下而产生的特殊地貌。冻土按其冻结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两类。

2. 上层滞水

【答案】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性质基本与潜水相同,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通过蒸发或向隔水底板的边缘下渗排泄,受水文因素影响强烈,水质极易受到污染。它由雨水、融雪水等渗入时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形成,消耗于蒸发

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常分布于砂层中的粘土夹层之上和石灰岩中溶洞底部有粘性土充填的部位。

3. 垂直自然带

【答案】垂直自然带是指在垂直地带性规律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所产生的由下而上的带状更迭。气候、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联系形成的自然带,随海拔高度增高形成垂直自然带,山地自然环境比低平地区复杂,所以山地垂直自然带比水平自然带更为复杂,任何一个山地垂直自然带,总是在相应的水平自然带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水平自然带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带,称为垂直自然带基带;一般说来,山地所处地理纬度愈低、气候愈湿润、相对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带表现愈完整。

4. 降水量

【答案】降水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雪雹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单位时间内降水量越多,降水强度越大,反之则降水程度越小。

5. 搬运作用

【答案】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外营力包括水流、波浪、潮汐流和海流、冰川、地下水、风和生物作用等,不同营力有不同的搬运方式,在搬运过程中,风化物的分选现象以风力搬运为最好,冰川搬运为最差;搬运方式主要有推移(滑动和滚动)、跃移、悬移和溶移等。

6. 生态平衡

【答案】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

入与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出的稳定状态。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逐渐趋于相对稳定少变,这种自然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或自然平衡。

7. 地方性分异

【答案】地方性分异是指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作用下,自然地理环境由于局部因素引起的小范围的地域分异规律。它是中尺度的地域分异,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常常表现相互系列性和重复性规律。

①系列性是指在地方地形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和自然综合体沿一定梯度有规律地依次更迭;

②重复性是由于近期发育历史相同,几个小流域内各自然单元重复出现,组成多次重复的组合。

8. 土壤溶液

【答案】土壤溶液是指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可溶性物质浸出的水溶液,主要包含无机离子、有机离子和聚合离子以及他们的盐类。它与固相部分紧密接触,并与固相表面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其组成与活性,随外界(大气、水、生物)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一方面可作为植物营养源,另一方面受一些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溶液的组成有一定规律,它反映土壤类型的历史与特性,也反映季节性动态及农用情况。

二、分析题

9. 试述岩石地层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

【答案】岩石地层单位反映一个地区沉积过程的特殊性;年代地层单位反映全球时代划分的一致性和等时性,各具有不同的目的和作用。二者的关系如下:

(1)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性及时间地层单位的非穿时性。在区域上岩石地层单位常常具有穿时性,而时间地层单位是按代表时间界面的生物演化阶段而建立的,因此它永远与时间界面一致,绝不会产生穿时现象。

(2)地层单位上下界线与时间界面的关系。时间地层单位的根本特点在于它与时间的严格对应。而岩石地层单位不受此限制,它可以从任一时间开始,也可以在任一时间结束。因此,除在特例的情况外,它的顶底界线与地质年代界线是不一致的。

(3)展布范围的不同。岩石地层单位所具有的岩石学特征,取决于沉积古地理环境,而沉积古地理环境不可能全球一致。每一种沉积地理环境只能局限于某一地区,因此决定岩石地层单位也只能局限于某一区域。而时-间地层单位则不受此限制,因为时间阶段在全球各处是一致的,所以时间地层单位能在全球范围做无限制的延伸。

(4)时间地层单位没有固定的具体岩性内容。例如一个统,不论它是砂岩、页岩、灰岩或火山岩,也不论它是由什么基本层序组成的,只要它占有对应的世的时间,这套地层就可以称为统。

而岩石地层单位必须有规定的岩石学内容,当岩性内容改变后,就不是原来的岩石地层单位了。

总的来说,时间地层单位反映了全球统一的地质发展阶段性,对了解全球地质史有巨人的优点;岩石地层单位反映了具体一个地区的地质发展阶段性,对了解某一地区地质发展史有重要意义。两种单位从不同的侧面互补地反映了地质发展阶段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对了解全球和区域地质发展的联系做出重大贡献。

此外,岩石地层单位与层序地层学的层序、体系域单位在划分原则上也有重大区别。两者的界线有时可以重合,有时则显著不同。

10.影响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海岸地貌发育的因素有:

(1)波浪作用。对海岸地貌发生作用的是浅水波,它在变形过程中,一方面对海底及岸边发生侵蚀或堆积;另一方面因波浪折射而造成海湾处波浪能量的辐散,产生堆积;而在衅角处因波浪能量的辐聚而发生侵蚀

(2)潮汐作用。潮汐对海岸的作用有三方面:一是影响海岸带的作用范围及作用强度。二是影响海岸带地貌类型的发育,三是潮流流速影响海岸带的侵蚀与堆积。

(3)沿岸流作用。沿岸流是与海岸平行的水流,它在风浪推动下沿海岸一定方向流动,而且有一定速度,可侵蚀海岸或造成堆积。

(4)风力作用。风吹过海面时,把能量传递给海水,产生波浪以及海岸的增水或减水,从而造成海岸的侵蚀或堆积。因此不同的风向、风力强度和吹程. 对海岸地貌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风的吹扬作用,还成为海岸风沙地貌发育的主要动力。

(5)河流作用。河流每年直接输入海洋的泥沙有17000亿吨,另外还有大量的溶解质。这此泥沙大部分堆积在海岸带,它不仅直接堆出三角洲平原,而且还为其他海岸堆积地貌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6)生物作用。海岸带生物繁茂,生物的生长和遗体堆积,对生物海岸地貌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如贝壳堆积可形成贝壳堤海岸:红树林生长成为红树林海岸;珊瑚礁堆积成为珊瑚礁海岸等。

(7)海平面变动和地壳运动的影响。海平面变动或地壳运动均影响着海岸带的范围、轮廓、侵蚀与堆积。

(8)岩石及地质构造的影响。岩石和构造会影响海岸的侵蚀速度和形态。如软弱岩石和构造破碎带易被侵蚀,造成海湾及低平的海岸;坚硬岩石的海岸则难以侵蚀,多成为呷角和高陡的海岸。构造线与海岸线交角不同时,会造成不同的海岸类型。

11.试述生态系统的功能。

【答案】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生产

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生产包括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两个主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