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小明在一次统考中的语文、数学成绩转换成T 分数(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后,分别为65和70, 二者的差异是否有意义?(已知这次语文、数学考试的信度分别为0.84和0.91)

【答案】小明的这两门功课的T 分数之间差异的标准误是:

在95%的置信区间上,

所以,二者相差要达到9.8分以上,才能有95%的把握它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上的意义。因其数学的T 分数只比语文高5分,故差异并不显著。

2. 某智力测验的信度r=0.75, 某次施测得到分数的标准差为3.00, 则该测验的标准误是多少?若某被试得分为100, 试估计其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

【答案】(1)测验标准误为:

(2)该被试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为:

即95%的置信区间为:

所以,该测验的标准误为1.5, 而其真分数95%的置信区间是

3. 测验分数为什么要合成?说明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答案】使用测验时,需要将几个分数或几个预测源组合起来获得一个合成分数或做出总的预测。包括项目的组合、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等。

(1)测验分数合成的原因

测验分数要合成是因为测验施测以后,将受测者的反应与答案作比较即可得到每个人在测验上的分数,这种直接从测验上得到的分数是原始分数。它本身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同时为了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必须把它们转换成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上的数值。通过统计方法由原始分数转化到量表上的分数称为导出分数。有了导出分数,才能对测验结果作出有意义的解释。

(2)合成测验分数的主要方法

①临床判断。研究者根据直觉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组合以得出结论或预测的方法。其优点是能从整体上对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考虑到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同时,也能考虑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其缺点是主观加权可能受判断者的偏见的影响,不够客观,没有精确的数量指标,判断者需要受过训练并具有丰富的经验。

第 2 页,共 53 页

②推理方法。不考虑各个变量之间的经验关系,而是根据某种先验的理想程序来做推理性加权。包括单位加权和等量加权。单位加权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各个变量直接相加而得到一个合成分数;等量加权需要将所有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Z 分数)。

③多重分段。当用测验来决定取舍时,必须确定一个分数线,分数在这条线以上的人接受,在这条线以下的拒绝,这是只有一个预测源的情况。在实际决策中,人们往往不只使用一个预测源。这种方法只是把人分为达到最低标准(接受)与未达到最低标准(拒绝)两类,而不在两组人内部做进一步的区分。根据确定分数线的不同情况,多重分段可有两种主要模式:综合分段、连续栅栏等。

④多重回归。当同时采用几个预测源来预测一个效标,而这些预测源变量之间又具有互偿性时,多重回归是最常用来组合分数的模式。多重回归方程式的导出一般是借助计算机来进行的。

⑤合成分数的特殊方法。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组合分数,比如:完形记分、轮廓分析等。完形记分就是将各个变量看作一个整体,不是孤立地看每一个反应结果,而是看总的反应模式。轮廓分析主要是考虑被试在各个测验或量表上所得分数的轮廓,而不是将各个变量做简单的线性组合。

4. 题库的基本要求是哪些?您认为建设题库有什么好处?

【答案】(1)题库的基本要求

①植基于一种科学的测量理论。

②贮备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所有试题品质优良,技术参数完备。

③题库内部结构层次清楚、分类严谨,试题检索方便。

④题库管理方便、可控性强、易于维护更新。

⑤保密性强。

(2)建设题库的好处

建设题库可以解决一些大规模的标准化学绩测验应用范围广,施测周期短,对试卷的需要比较频繁的问题。应用题库组拼标准化学绩测验的试卷,具有经济、高效、而且保密性强的特点。

5. 根据CTT 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推导关系式

【答案】(1)CTT 模型及其假设

经典测验理论(CTT )假定,观察分数(记为X )与真分数(T )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记之为E )。即:X=T+E, 这就是CTT 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引伸出3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

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于真分数。即:E (X )=T, 或E (E )=0。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

关为零。即:

(2)推导过程

第 3 页,共 53 页 ③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

关系式为

:根据CTT 的数学模型及其假设,推导关系式的过程如下

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0;

即:

6. 现在流行的创造力测验依据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案】现在流行的创造力测验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吉尔福特的关于智力结构的理论。

⑴吉尔福特在智力结构的研究中引入因素分析方法,由此提出了他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在此模型中,他发现智力操作中存在聚合与发散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有组织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思维则是既无一定方向又无一定范围的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⑵吉尔福特还认为发散思维在行为上主要表现出3种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这三种特性相互联系,变通性建立在流畅性基础之上,独特性又建立在变通性与流畅性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反应数量众多,才有可能反应角度多样化,进而才有可能出现新视角,新观点。

⑶吉尔福特将发散思维的特性视为人的创造性活动的特性,并因此将创造力定义为发散思维的能力,即对规定的刺激产生大量的、变化多端而又独特的反应的能力。

⑷吉尔福特关于智力测验注重聚合思维而忽视发散思维的评论得到很多学者的共鸣,并且,他视发散思维为创造力之核心的观点也为很多研宄者所接受。因此,目前常见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创造力测验基本上是沿循吉尔福特的理论观点编制而成的。

7. 试分析分数分界点在目标参照测验的质量评估中的作用。

【答案】目标参照测验是参照某一明确界定的行为标准进行解释的,这一标准就是测验分数的分界点,亦称切割分数线,或称及格线。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分数分界点在目标参照测验的质量评估中的作用。

(1)根据分数分界点,可以将被试进行分类,通常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类。在这种分类过程中,分界点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2)就目标参照测验本身而言,分数分界点并非必需。可以用“被试掌握了测验的内容范围的百分之多少”来解释被试的分数,而不必在测验分数这一连续体上寻找某个切割点,进而将被试断然分为两类:掌握者或非掌握者。一般来讲,人们倾向于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知识的掌握也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因而从理论上说并不存在可以清晰辨别的掌握者或“非掌握

第 4 页,共 5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