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郑州大学教育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假装游戏

【答案】假装游戏是指表现出既与现实相似而又充满了戏剧性色彩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的根本特征是“替代性”、“假定性”。假装游戏在婴儿期就出现了,持续整个学前期。它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经常做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联系和巩固先前获得的知识技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练习各种社会角色,从而发展社会性技能;还能帮助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

2. 年龄特征

【答案】年龄特征指个体生理心理发展在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来的质的特征。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联系,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就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而言,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从出生到死亡,一般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

;就心理在一定年龄阶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初期)、中年期(成年中期)、老年期(成年晚期)

段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而言,各种心理现象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成熟期、转折期,其实质就是各个阶段各种心理现象的质变年龄。心理特征与个体生理发展阶段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由年龄决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3. 关键期

【答案】关键期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1937年洛伦兹曾对鸟类自然习性的观察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会追逐它首先看见的活动的有机体,这种现象称为“印刻”。这段时间很短,称为关键期。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关键期,如2〜3岁为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与这个时期相联系的能力就会永远丧失。

4. Development

【答案】Development 中文翻译为“发展”。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个体生理与心理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过程。期间,个体的心身表现出量和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年龄有密切联系,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从而形成年龄特征;发展还有顺序性,并且常受遗传、环境、成熟、经验等因素影响。现代心理学甚至把生命开始(受孕)作为研究起点。狭义的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过程。

二、简答题

5.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小学入学适应有何特殊意义?

【答案】社会性是个体的内容与结果,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情感、性格等心理特征,同时社会性又是人在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小学入学适应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幼儿对自我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了初步的自我定位,对自我的形象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利于他们适应集体生活,学习社会生活规则。

(2)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他们懂得基本生活规范,道德认知也逐步发展,这使得他们在入小学后能有能力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3)当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幼儿能建立起性别认同,表现出对男、女生交往的不同倾向,这也能够帮助他们很好地适应新的集体生活。

(4)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使他们能更好的处理自己与老师、同伴的关系,学会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

(5)幼儿期社会性发展好坏,对其入学以后的学习、交往影响很大。如研宄表明:早期的同伴关系不良将导致以后入学适应困难。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在入学后比其他儿童更易出现退学或逃学、孤僻、退缩、冷漠、压抑等心理问题。

6. 气质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禀性。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质影响到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

气质是表现在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它影响到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在学校中,儿童的气质特点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情绪情感表现、动作状态,而且影响到他们上课和完成作业时的表现,影响到他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转移的速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作业的效率、对事物的评价以及在集体活动中的协调关系等。

(2)气质差异对儿童的学习生活也会产生影响

①儿童气质的差异能预示他们怎样与别人交往,也能预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有很多研宄发现,儿童的气质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总体而言,困难型儿童和缓慢发动型儿童比容易型儿童学习成绩差一些。这些差异反映在教师的评价和分数上。这些与气质有关的差异在标准化成就测验中也有所表现。

②一些学者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气质类型相关极为显著。在多血质、多血—粘液质、多血—胆汁质学生中,学习优等生明显多于学习差生;而在抑郁质和胆汁—粘液质的学生中,学习差生明显多于学习优等生。这说明多血质和多血—粘液质的中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气质优势”。

③研究还表明,不同类型气质具有不同的记忆优势。对于数量多、难度大的实际材料,高级神经活动强型的人较弱型的人效果要好。高级神经活动强型的人记忆无意义音节效果较好,而弱型的人记忆大量有意义的文章效果较好。在动觉记忆方面,对于不太复杂的任务,弱型的人比强

型的人记忆要好;而对于复杂的任务,强型的人比弱型的人记忆要好。这说明儿童不同的先天气质差异各自都有智力发展的优势。

7. 小学生的学习障碍有哪些表现?其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案】(1)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主要的表现是:

学习障碍最明显、最易被父母和教师所觉察的特征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特别表现出有阅读障碍。尽管儿童在其他领域并未显得愚笨,但就是不能学习,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龄儿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征是与学习障碍相联系的:

①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

学习障碍儿童在认知、语言和思维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如视觉记忆受损、有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别能力很差、信息加工过程有障碍、语音意识方面有缺陷等。

②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

在一般性精神卫生方面,学习障碍儿童的精神疾病、行为、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显著多于正常儿童。很多研宄指出,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通常存在注意力缺损、活动过度、问题行为、违法犯罪、忧郁、焦虑、控制点不适宜、自我概念较差、自我评价较低、受同伴的欢迎程度较低、社会技能缺损、人际关系不良等方面的问题。

③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发育迟缓、品行问题等

有研宄者曾用X 光片来比较儿童的骨骼年龄,发现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60%学习障碍的儿童表现为骨龄较小。他们开始走路、说话的年龄也较晚,从学前期过渡到学龄期的时间较正常儿童要长。

(2)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目前对学习障碍的引发原因尚无确切定论,只有下列假设:

①出生前、出生后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儿童学习障碍;

②遗传、脑认知功能缺陷、感觉综合失调可能导致学习障碍;

③轻度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学习障碍,其发病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之间某种神经递质不足或増加,或是中枢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改变;

④环境因素是引发学习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⑤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发展是造成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

8. 简述有关语言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论。

【答案】关于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代表性理论假说主要有四种,这些理论的争论焦点主要在于: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是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创造的、以及认知(尤其是思维)与言语发展的关系等。

(1)强化说

巴甫洛夫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斯金纳还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形成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即言语活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