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社会保障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比较几种主要社会保障模式的异同。
【答案】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安排出发,社会保障可以分为四种模式,即社会保险型模式、福利国家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和国家保险型模式。
(1)四种社会保障模式的相同点
①立法先行。上述四种社会保障模式在各国实践中表现出来的首要规律。即先有社会保障立法,于后才会有社会保障项目的具体时间安排,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
②政府要承担责任。四种社会保障模式的政府责任虽然不同,但是政府都是作为最后担保人出现的,国家要组织和设计社会保障制度,并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监督。
(2)四种社会保障模式的不同点
①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型模式、国家保险型模式和强制储蓄型模式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而福利国家模式的保障水平较高,旨在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
②保障内容不同:社会保险型模式和国家保险型模式的保障内容有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而强制储蓄型一般只针对养老保障,福利国家模式的保障内容全面,一般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模式。
③保障对象不同。国家保险模式和福利国家模式的保障对象都是全体社会成员,强制储蓄模式也是有能力的社会成员而社会保险型模式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
④政府责任不同。国家保险模式和福利国家模式不仅强调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责任,还强调政府的资金支持,财政资金是两种保险模式的重要资金来源,而社会保险型和强制储蓄型模式的只强调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责任。
⑤资金来源不同。国家保险模式是国家包办的社会保障模式,政府负完全的财政责任; 福利国家模式虽然政府财政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也同时强调雇主和个人的责任; 社会保险型模式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自于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强制储蓄型模式的资金来源于个人,是最缺乏互助共济的社会保障模式。
2.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
【答案】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框架主要包括:
(1)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其中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涉及面最广、社会需求最迫切的社会保险项目。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对原有的一些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将更加健全,同时,将可能增加一些新的保险项目或者在原有的保险项目中增加新的内容。
(2)社会救助制度
包括城乡贫困户救济和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救济。
①社会救济是由国家和社会按法定的标准,向不能保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的公民,提供满足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对象大致有:农村贫困户、城市贫困户、城乡特殊困难对象等。社会救济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虽然在当时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存在着政策不统一、管理不规范、覆盖面小、工作随意性大等缺陷,己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对传统的救济制度进行了改革。
②在灾民救济方面,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方针,确立了生活救济和扶持生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逐步建立了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款分级负担的新体制。在贫困户救济方面,探索建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家庭实行差额补助。在21世纪,我国城乡的社会救济制度改革将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救济制度逐步走向成熟。
(3)社会福利制度
①社会福利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福利,泛指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基本相当于社会保障的同义词。在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大体上都是这样。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对社会弱者所提供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和保障。
②在我国通常把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其内容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提供的职工集体福利、民政部门主管的特殊福利和街道、居委会举办的社区社会福利服务。职工集体福利的项目大约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货币支付的各种福利补贴; 二是为职工提供生活方便而举办的集体福利设施; 三是为提高职工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文化生活服务。特殊社会福利主要以无经济收入和生活无人照顾的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等特殊社会群体为对象,主要通过集中收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方式,为他们提供生活供养、疾病康复和文化教育等福利服务。社区社会福利服务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由街道、居委会向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
③21世纪,应该是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集体福利事业改革的步伐将加快; 企业、单位办福利的功能将逐步向社区和社会转移; 特殊社会福利事业将形成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及个人共同举办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社区社会福利服务将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并走上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 整个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水平将有极大的提高,将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军人保障制度
①它是一项物质补偿和政治褒扬相结合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其保障对象是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及其家属,统称为优抚对象。具体包括: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退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保障的内容主要有国家抚恤、群众优待、就业安置、扶持生产和
生活照顾等方面。
②我国的优抚安置制度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建国以后,这项制度的政策法规日益健全,优待抚恤的标准有所提高,就业安置、生产扶持和生活服务等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保障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防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1世纪,优抚安置制度将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优抚对象的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水平将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退伍军人和志愿兵就业安置制度将逐步形成,而且不断完善。
(5)补充保障制度
即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企业年金、员工福利、慈善事业等。
3. 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案】(1)影响社会保障阶段划分的标志
①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它是决定该时期社会保障实践活动的关键性因素。
②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它是决定该时期举办社会保障项目或内容的社会基础。
③政府介入的程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一个分水岭。
④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这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⑤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它是衡量社会保障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的客观标志。
(2)以政府介入程度划分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
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则社会保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大的阶段:
①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
②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③现代社会保障阶段,它又可以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阶段、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
(3)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也可以划分为以下三大发展阶段: ①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②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③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4. 简述员工住房福利的形式及其特点。
【答案】(1)员工福利的形式有:
a. 现金补助类。是指企业直接以现金的形式为员工提供的住房福利计划,它通常包括补充性住房公积金和现金住房补贴。
b. 实物资助类。这类计划是指企业直接或间接为员工提供居住场所的方式。通常的做法有:为需要的员工提供宿舍或公寓和直接为员工购房或建房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