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市场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市场是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狭义的市场是指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广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主要指买卖双方、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各自与中间商、中间商与中间商之间,商品在流通领域中进行交换时发生的关系。
2. 如何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特征?
【答案】(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的大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多方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
(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①生产专业化
由农业生产专业化带动形成的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群、农产品商品基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稳固的基石出。
②企业规模化
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效率是通过大生产的优越性表现出来的。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的农户和企业其生产要素的组成比例要匹配,要避免或减少某种生产要素的不足或浪费,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高效运行奠定基础。
③经营一体化
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使外部经济内部化,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
④服务社会化
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服务统一起来,形成综合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农业生产者一般只从事一项或几项农业生产作业,而其他工作均有综合体提供的服务来完成,使得农业的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都得到了提高。
3. 了解与掌握WTO 有关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
【答案】(1)扩大市场准入,消除非关税壁垒
对农产品进口的限制,主要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来实现。其中,非关税壁垒措施主要
是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制度。
①取消非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
②削减进口关税,扩大市场准入机会
③关税配额水平的约束及其非歧视性实施
④规定最低市场准入机会
⑤特殊保障条款
(2)削减出口补贴,促进公平竞争
(3)削减和规范国内支持,完善竟争机制
①“绿箱”政策
对市场只有很小扭曲作用的政策,可免于减让承诺、允许实施。
②"S&D”政策
特殊及区别对待的政策,包括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者普遍得到的投资补贴,低收入和资源贫乏阶层普遍得到的投入补贴等,鼓励放弃种植非法麻醉品的支持。
③“蓝箱”政策
生产限制计划中,对生产者进行的直接付款的政策。
④“黄箱”政策
《农业协议》规定需要减让承诺的“黄箱”政策是指上述三类以外的国内支持政策,一般涉及对特定产品的支持措施。这些政策可以用综合支持量(AMS )来衡量,综合支持量是衡量提供给某特定农产品或非特定产品的年支持总量的技术指标。
(4)规范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
SPS 适用于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是为保护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须实施的不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限制和歧视的措施。协议还对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等同待遇、非疫区和低度流行区条件、检疫规定的透明度、控制检验和批准程序等问题做了规定。
4. 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答案】(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利、气候、生物等。
自然因素条件优越,就可以同样的劳动时间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农业劳动生产率就高。 ②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关系、经济形势、生产规模、劳动组织、劳动报酬、劳动态度、劳动者素质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等。
通过经济条件的改善,可以极大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掘人的潜力,提高积累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最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③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主要指科学技术状况、劳动的物质技术装备以及现代管理手段等。技术因素实际上就是指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程度。
④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包括人口的增长速度、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速度以及非农部门对农业的影响力等。
(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①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和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农业保护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②不断改进农业劳动者的物质技术装备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存在人多地少、劳动力相对过剩的情况,使用机器设备,必须在地区和作业项目上有所选择,力求物化在机器设备中的劳动量低于它所能替代的活劳动量中的必要劳动部分,并使被替代的劳动力也能得到合理安排。
③合理利用和逐步改善自然条件
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开展农业基本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可以通过人的劳动进一步改善自然力,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④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
中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整体素质不高,必须加强农民的智力开发,提高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操作技能和技术熟练程度,增加他们运用科技成果的意识和能力。
⑤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实行农业家庭承包经营虽然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但由于家庭经营规模狭小,不可避免地同时存在着某些生产要素的不足和闲置,通过公司加农户、合作社加农户等形式,会提高农业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使不足的生产要素得到补充,闲置的生产要素得到开发利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5. 试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
【答案】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包括:
(1)制度激励
家庭承包制改革大大拓展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空间,有效地培育了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促使人们有效地将资源配置到生产性活动中。经营体制改革确立了农民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地位,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奠立了制度基础和前提条件。
(2)政策优化
①国家对农业的计划管理手段不断减少,使农民可以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各种农产品的比较利益大小,安排农业生产;
②国家的农业政策逐步转变为对农业的宏观控制,特别是转变为对农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同时对农民不合理的经营行为进行阻止和引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