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农业经济管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不同阶段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在乌拉圭回合之前,农业保护政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有:

(1)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国的农业政策主要是通过立法设定较高的农产品进口关税,来保护本国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2)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各国在维持对农产品高关税政策的基础上,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农业进行保护和支持,使农业保护主义不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不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个新的水平。

(3)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

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恢复并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业劳动力,造成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滞缓,各国先后制定了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法律,并根据这些法律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主要有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农业生产政策以及农业结构政策。

2. 了解和掌握农业经济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答案】(1)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农业经济学科的理论

特奥多·冯·戈尔兹:力图使农业经营学从李比希影响下的农业化学转回到经济学,其代表著作是《农业经营学》。

弗里德里希·艾瑞保:

①根据屠能《孤立国》理论,说明各个经营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从各个农业经营部门经济地位上的差别;

②阐述土地、劳动、资本这三个要素相互配合的比例,以及成本价格和产品价格等。其代表著作是《农业经济学说论文集》、《农场与农地评价学》、《农业经营学概论》。

特奥多. 布林克曼:以屠能的理论为基础,并都把农业经营学的重心放在经济学方面(比艾瑞保的更为简练),其代表著作是特奥多。布林克曼。艾瑞保和布林克曼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农业经济学的基础,并对农业经济各分支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影响。

(2)20世纪初以后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①农业经济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四大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农业生物科学; 农业环境科学; 农业工程科学; 农业经济科学

三人农业研究领域:农业经济、管理科学; 农业机械、工程科学; 农业生物、环境科学

农业经济科学包括农业经济学(又分为农业生态经济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农业发展经济学)、土地利用、农村金融、农村市场学、农业财政、农业会计、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场经营管理学、国际农业经济、农产品贸易、农村社会学等。

②德国的农业经营学派对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农业经济科学也是在现代西方基础经济理论,尤其是微观经济学运用于农业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分化、成熟和完善起来的。

③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农业经济学的发展

布莱克:应用新古典理论,综合农场生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表了《生产经济学概论》,这是以农业生产经济学命名的第一部著作。

海地:运用微观经济学和20世纪40年代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的各种新成果,发表了《农业生产经济学与资源利用》。他的农业生产经济学规定l 精密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系统引入生产函数和线性规划,使农业生产经济学成熟和完善起来。

20世纪50年代以后,农业生产经济学进一步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出现研究农产品市场与需求、研究生产中风险与不确定性、研究大范围农业与多层次农业明显趋向。

3. 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与指标体系有哪些?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使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1)衡量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

①比重法

比重法是根据各次产业产值在产业结构中的百分比确定其合理程度的方法。但比重法并不能完全反映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

②类比法

类比法是用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同另一个地区相比,从而说明这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的方法。用于条件大体相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具有局限性。

③速度法

速度法是用一个部门的速度同另一个部门的速度比较,或者用一个部门现在速度同过去的速度比较,以此说明结构是否合理的方法。速度快慢只反映结构在一定时期的发展状态,并不能确切说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④协调法

协调法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研究农业产业结构运动的内在规律性,综合考杳部门之间在一定时期的合理比例关系,使产业结构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不受阻碍地和谐进行的方法。协调法要对产业部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2)衡量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标体系

①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状况的指标

a. 土地利用结构

即耕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各种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b. 播种面积结构

即各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c. 农业总产值结构

即各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比。

d. 农业商品产值结构

即各种农产品的商品产值占商品总产值的百分比。

e. 农业劳动力利用结构

即各业所占用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f. 资金利用结构

即各业所占用的资金占资金总量的百分比。

②反映农业产业结构的效益的指标

a. 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

主要指标有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净产值),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每元投资所得的产值、净产值、商品产值。

b. 反映社会效益的指标

主要指标有农产品商品量及其构成,农产品商品率,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

c. 反映生态效益的指标

主要指标有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发生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和水资源中有害物质含量。

4. 试分析农产品交易费用、交易特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的影响。

【答案】(1)农产品交易费用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交易费用是指使用价格体系时所发生的发现相对价格、进行谈判、签订契约、实施监督、设立解决纠纷的安排等费用。

企业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市场交易费用的推力和企业组织成本的阻力这两种相反力量共同作用的。

“市场失灵”一一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交易时,小确定性越高,市场交易费用也就越高,企业组织产生和发展的推力也就越大。

“企业失灵”一一由于经营者能力有限,很难把所有的复杂活动都放在同一企业内部进行,或者由于管理效率低下,企业内部组织成本过高,导致企业运作的低效率。

市场失灵时促使人们通过建立企业来降低交易费用,而企业失灵时则促使人们通过市场交易来降低经营成本。

纵向一体化的组织的形成的条件是组织费用低于交易费用。合同制的组织形式的形成条件是合同制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利益协调机制足以促使它的运行费用小于市场交易费用。

(2)农产品交易特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

①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是指人类的行为常处于合理欲望和有限制的条件之间,人们在收集、储存和加工处理更为准确地达到目的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方面,其能力受到严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