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分析持续农业的发展趋势。
【答案】持续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
(1)追求农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持续农业是技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统一体,创造一种使人类与自然界相协调的和谐格局,形成人与其他生物共存的生态系统,以确保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既造福当代人又造福后代人,使人类在地球上能够世代更好地繁衍生息。
(2)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农业要可持续发展,就改变石油农业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的弊端,变资源经济为技术、知识集约型经济。现代农业科技在学科分化、分工的同时正走向新的综合与联合,发展多专业的综合应用,发展可持续性的高新技术,节约或替代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3)建立经济与生态良胜循环体系
可持续农业必须既能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以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又不超越农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所能承载阈限,维护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持续生产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系统能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经济良性循环与生态系统的良胜循环是紧密相关的,超出生态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必须是既有高效率的经济增长,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使资源可供持续利用; 现代持续农业不仅是有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是生态环境优化的。
(4)强化农业系统内的自养、自控功能
农业的有机性是不可替代的,在维护生物自然再生产过程中实现有机物质循环,促进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转化及互促、互制功能,再以农业系统外部增加生物工业物质技术的投放,发挥农业系统内自然再生产过程的自养和自控功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
(5)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要求实现从开环的末端治理到闭环的全过程控制的变革,实行3R 原则一一减量化(Reduce )、再利用(Reuse ), 资源化或再生利用(Recycle )
其中,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 冉利用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物品在消费和生产中的时间强度; 资源化或再生利用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6)广泛应用现代高新技术
现代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是持续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除常规农业技术外,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微观工程技术将大规模应用于持续农业,农业宏观生态工程技术如污水处理、生物活
性肥料等也将广泛应用于持续农业。
2. 你怎样理解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答案】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表现在:
(1)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人们对较高级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需求变化引起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从种植业为主,向种植业与畜牧业并举,再到以畜牧业为主的逐步过渡。
(2)在种植业中饲料生产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随着人们食品需求的转变,畜牧业发展较快,对饲料需求的不断增长,在种植业中饲料作物的栽培迅速增加。种植业由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为格局的三元结构。
(3)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对原料性经济作物的需求逐步增大,人们对蔬菜、水果、花卉等的需求也在增加,导致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所占比重逐步增大。
(4)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部门经营相结合
①通过各地区、各生产单位的各具特色的生产专业化,实现全国范围内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 ②在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内,通过主导部门与辅助部门的合理搭配,实现专业化与一定程度的多种经营相结合,主导部门体现专业化方向,辅助部门体现多种经营。
(5)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
在所有的农业产业部门中,粮食生产部门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国家对粮食生产采取了保护性政策措施。
(6)在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演变中林业受到国家的保护支持力度最大
森林具有经济功能、生态和社会文化功能。支持和保护林业,稳定和增加森林的覆盖率,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符合社会和生态发展的需要,是很多国家的政策取向。
3. 什么是农业的基本贡献和农业的多功能性?
【答案】(1)农业的基本贡献
①产品贡献
食品消费主要来源于农业部门。只有农业生产者生产的食品超过维持自身生存需要而有剩余的时候,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部门才能得以发展。农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做出贡献,农业部门的生产总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小。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农业对国民经济做出原料贡献一一农业原料加工业为主。
②要素贡献。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素贡献,是指农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从而推动非农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部门所提供的生产要素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③市场贡献。
农民作为买者,是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会推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农民作为卖者,把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出售给非农产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农产品销售规模越来越大,不仅提高了农业自身的市场化程度,而且满足了非农产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小但可以促进相关运销业的发展,而且使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也有利于农业要素市场体系的发育成熟。
④外汇贡献。
外汇贡献,是指农业通过出口农产品,为国家经济建设赚取外汇。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品不具有国际竟争力,难以出口创汇,而工业发展又需要用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和一些原材料。出口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赚取了大量外汇,用农业赚取的外汇购买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武装本国工业,从而促进了本国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外汇贡献的份额‘般会下降。
(2)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具有提供食物和纤维等多种商品的功能外,同时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非商品产出功能。
①环境功能
农业的环境保护功能包括农业景观和各种生态问题:水土保持、补充地下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防治荒漠化、减少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控制洪水、提供农业景观、避免城市拥挤等。
②社会功能
农业的社会功能包括: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的功能。由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社会功能,比发达国家更具有重要性,具有更大的价值。
③粮食安全功能
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
④经济功能
农业具有非商品产出功能,如保障劳动力就业、经济缓冲作用、保持国土空间上的平衡发展、提供消遣场所、文化和历史继承、形成农业景观、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村居民学习能力和维持特殊的生态系统等功能。
⑤文化功能。
农业具有形成和保持农村独特文化和历史的功能。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生活紧密结合,农业对形成和保持特定的传统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深深地根植于农村生活,许多传统节日与农业密不可分,形成了许多富于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和传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