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经贸大学新闻学专业新闻评论(同等学力加试)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群众参与式评论
【答案】群众参与式评论是指报纸邀请社会各界群众代表人物,在深入基层的编辑的协助下,撰写富有理论思考的群众系列评论。这种群众系列评论,不只是运用评论引导舆论方式上的创新,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扬光大。同时,也体现了人民群众既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又是形成正确舆论的主体。
2. 社评
【答案】社评是对当前社会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评沦,一般称为“社会时评”,属言论、杂文性质。它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该现象的看法,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其作者不限,可以是本报刊的编辑、记者,也可以是社会群众。
3. 本台短评
【答案】本台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运用便捷的评论体裁,在具体的传播活动中,本台短评具有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出手快、效果好的特点,常常采取以小见大、通俗明快、深入浅出的议论,博得人们的青睐。其规格介于评论员文章与编者按语之间。短评很少单独发,一般都配合新闻播出(有时也配合通讯等)的形式出现。
4. 新闻性谈话节目
【答案】新闻性谈话节目,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与见解。谈话节目的特点在于:通过各抒己见的谈话,传播观点与见解,反映当代人的心态、观念。谈话节目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共同参与、直接对话共同完成,因此,谈话节目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在于选择好话题、参与谈话的对象和主持人现场的驾驭能力。
5. 系列报道
【答案】系列报道是指对在一个较短时间内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重要的相关问题或一个重大问题的几个侧面,分为若干各自独立又有机结合的篇章加以报道的形式。选好主题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关键,它不仅要统帅所有的材料,还要统帅各个独立篇章的中心思想,使它们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占有大量材料是完成系列报道的基础。安排系列顺序时应注意各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才有利于发挥其强势。系列报道不仅仅简单报告事件的现状、变动和结果,而且还需透过现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回答人们关心的问题。是一种有较强指导性的报道形式。
6. 本报特约评论员
【答案】本报特约评论员是指某家报纸特别约请的评论员。特约评论员简称评论员,通常是受媒体之邀发布评论意见等。大多数媒体会为了避免纠纷,声明是评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看法。特约评论员的组成人数不定,少则一人,多则数人。组成人员多数是该媒体的记者、编辑,或在各个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但也有政府工作人员借由主要媒体发表意见的。
7. 论证
【答案】论证是指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过程。它要将一篇评论的沦点和论据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沦据所提供的事实或理论来说明文章的中心观点,使受众能够看明白,搞清楚,富有启迪,值得回味。论证的过程,既是将文章的材料和文字巧妙结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过程。
8. 新闻评论的选题
【答案】新闻评论的选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换言之,择定就事论理的“事’,,有的放矢的“的”,也包括有感而发的“感”。评论的论题往往是主题的概括。好的评论选题应具备这样几个条件:①触及现实,富有新意; ②面向全局,准而有当; ③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9. 军事评论
【答案】军事评论是指对战争中的战局、战场、战役、战斗和非战时期的防务战略、战备、军事演习等军事形势或军事行动进行的评论和分析,其形式包括社论、述评、观察家文章、军事发言人谈话、新闻分析等多种体裁。
10.专栏小言论
【答案】专栏小言论,又称新闻小言论,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化言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时期,专栏小言论也随着新闻改革的发展而兴起。
二、简答题
11.根据其主要性能,新闻评论可分为几大类?
【答案】新闻评论按其主要性能可分为:
(1)带有全面部署性的新闻评论
通过对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发言,及时传达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指示精神,阐述党和政府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的方针、政策,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指出方向和道路,交代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带有说理启发性的新闻评论
对党和政府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对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典型和倾向性问题,主要从理论上和思想上来启发读者觉悟,提高人们的认识,文章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这类评论常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社论、思想评论、漫谈、杂感等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
(3)带有业务指导性的新闻评论
这类评论专业性较强,往往针对某条战线某一方面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使从事某一领域具体工作的干部、群众有所遵循,有所鼓舞。媒体编辑部就工业、农业、商业、文教、卫生等方面某一具体工作进行指导的评论均属这一类。
(4)带有政治鼓动性的新闻评论
一般指为配合重要纪念日、重要庆典、重大活动和外交礼节性而撰写的言论。这类评论虽然带有某种应景和应酬的性质,但也可以进行一些重要问题的解释和说明,表明我国在国内国际某些问题上的态度及立场。
12.好评论的结构应怎样把握?
【答案】评论的结构是谋篇布局见诸文字的外在形式,是指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
谋篇布局,首要的和大量的,也就是要解决正论部分的问题。正论也称“本论”,是新闻评论的展开论证说理部分。正论部分的谋篇,关键在于要体现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即各个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也就是古人讲的要“起、承、转、合”。结构切忌平淡,要力求波澜起伏,变化有致,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起’,,是文章的开头,要胸怀主题,力求出语不凡,吸引读者继续把文章读下去;
(2)“承’夕,是接承,继承文章的开头,层层递进,步步展开,写出令人信服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境界;
(3)“转’,,是转换、转折,从“承”的部分峰回路转,转出一个新视角;
(4)“合’,,是文章的最后部分,要总括全文,高于全文,给人以余音绕梁的效果。
13.以《人民日报》最新发表的一篇社论为范文,概括其总论点以及主要分论点,并找出典型的事实性论据与理论性论据。
【答案】示例如下:
(一)社论资料
考研试题青睐人民日报人民网多元社会需主流价值观
1月9日,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科目试卷中,“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这两个关键词,格外引人注目:从35题开始的4道材料分析题,全部摘编或者提及人民日报、人民网,包括人民日报对于不文明开车行为及其原因的调查、人民网对于推行“普惠式养老金”的报道等。
研究生考试中,专业课,考的是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 英语,考的是应用英语这种“语言工具”的能力; 而政治,可说是对道德素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综合考察。如果说考英语、考专业课,体现出的是一种“工具理性”; 那么考政治,则体现出一种“价值理性”。即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