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长春工业大学信息传播工程学院新闻评论与写作之实用新闻评论写作教程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素养
【答案】新闻素养是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基础。主要包括八个方面:政治素养、新闻素养、编辑素养、采访素养、电视素养、知识素养、大众传媒素养和美学素养。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应当具各相当的新闻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实践。报道什么、如何策划、如何报道、报道效果如何都是电视新闻编辑应当随时考虑的新闻业务问题。
2. 驳论
【答案】驳论是指作者通过指出对方文章中论点或论据或论证的错误,从而来批驳对方,同时表明自己意见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从事实上指出对方的错误,一种是从论证的逻辑上指出对方的错误。
3. 编后话
【答案】编后话是指广播电台对播出的一些有重要意义的新闻及时做出评介、分析、建议、倡导和号召,同时它还往往针对新闻中的观点、材料、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进行解释、答疑,以突出稿件的思想性和特殊的现实意义。编后话是从报纸的“编者按”演化而来的。编后话一般是广播新闻播出后所进行的理性分析和舆论引导。
4. 本报特约评论员
【答案】本报特约评论员是指某家报纸特别约请的评论员。特约评论员简称评论员,通常是受媒体之邀发布评论意见等。大多数媒体会为了避免纠纷,声明是评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看法。特约评论员的组成人数不定,少则一人,多则数人。组成人员多数是该媒体的记者、编辑,或在各个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但也有政府工作人员借由主要媒体发表意见的。
5. 新闻述评
【答案】新闻述评,又称记者述评或述评新闻,简称述评,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它主要由媒体记者采写,一般都是抓住当前形势和工作发展中某一重要的或转折的时刻,或针对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巫待解决的问题,借助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用有述有评、评述结合的方式,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及时分析形势,揭示事物本质,指明前进方向,给读者以启迪和引导,现实性和指导性都很强。
6. 新记《大公报》
【答案】《大公报》是我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1902年由英敛之创办于天津。新纪《大公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弯等以新记公司名义接办。吴鼎昌独自投资并自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季弯任总编辑兼副经理,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大得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欢心。国民党政府建立后,《大公报》在政治上拥护国民党政府,并采取“小骂大帮忙”的宣传手法,既讨好蒋介石,又能迷惑一般读者。
在新闻业务和经营管理力一面,锐意改进,推出不少有益于发展的举措,因而其事业蒸蒸日上,在全国取得越来越大的影响。1936年,该报上海版创刊,将其触角伸入中国新闻事业的中心。
7. 国际评论
【答案】国际评论是指新闻媒介评论国际事务的政论性文章,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述评、署名评论等。中国新闻媒介的国际评论,其职能是向国内外的读者或听众,分析国际上新近发生的事件和动态以及国际局势的发展和演变,解释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处理国际关系的方针和政策,宣传中国对各种国际问题的观点和原则立场。
8. 贴近实际
【答案】贴近实际,是指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大局服务。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巨大课题作为我们新闻评论选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使新闻评论更加具体实在、深入扎实。
9. 带音响评论
【答案】带音响评论是指把音响引进广播评论的尝试,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沦形式。有的电台在播出这类评论时,又称“录音评论”、“录音述评”。伴随着事物或事件的音响,往往是事实的组成部分或表现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发挥类似事实的作用,成为评论的“由头”或论据。恰当运用音响,等于给广播评论添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说理手段。
10.表达权
【答案】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表达权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二、简答题
11.“三贴近”原则与评论选题的关系如何?
【答案】(1)“二贴近”的内涵
“三贴近”,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①贴近实际,是指要立足于社会主义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回答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要从实际出发部署新闻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新闻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新闻工作,使新闻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②贴近生活,是指要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
③贴近群众,是指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真实可信的新闻信息产品。
(2)选题的内涵
新闻评论的选题,即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围。换言之,择定就事论理的“事”,有的放矢的“的”,其中也包括有感而发的“感,,,评论的选题往往是主题的概括。
(3)“三贴近”原则与评论选题的关系
近年来,党中央一再要求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包括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坚持“三贴近”,要在这方面取得新进展。撰写新闻评论,更要坚持这一原则。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只有贯彻“三贴近”原则,评论写作才有出路,才能提升质量。
①在贴近实际方面,新闻评论的选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真实地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要适应群众的接受能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舆论导向; 要贴近中心,贴近大局,不能远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 要敢于说实话,鼓实劲,求实效,不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
②在贴近生活方面,新闻评论的选题要以生活为源泉,忠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要抓住生活本质,反映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 必须跟上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生活变化的新信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③在贴近群众方面,新闻评论的选题要高度重视群众的主体地位,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新闻工作; 要高度重视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尽最大努力实现群众的切身利益,所有工作都要着眼于能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信息需要。
12.试分析一下《生命的尊严高于一切》这篇新闻时评具备哪些特征?
生命的尊严高于一切
一名孕妇难产,其丈夫竟然拒绝在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北京朝阳医院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宣布孕妇死亡。日前,孕妇的母亲准备起诉其女婿。由此,引发了一场沸沸扬扬的争论。
悲剧发生后,人们都在追问:究竟是谁让两条生命陨落? 从法律上看,医院“不签字不手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