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713语言综合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给、月易末瞎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盒叶帖治押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已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2. 连读变调
【答案】连续变调是指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读的时候,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普通话的连读变调主要有上声字的变调、轻声的变调、“一”、“不”的变调、儿化的变调等。如两个上声连用时的变调情况,“领导”是两个上声连用的现象,前一个音素“领”由“214”变调为“35”。
3. 偏义复词
【答案】偏义复词是指形式上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素构成,而实际上仅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的复音词。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称为化石语素。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
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4.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些词义与另一些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二、简答题
5. 举例说明拈连和比拟、移就的区别。
【答案】例句:
①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的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②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③明天早上,辛楣和李梅亭吃了几颗疲乏的花生米,灌半壶冷淡的茶,同出门找本地教育机关去了。
例①是拈连。拈连的特点主要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适用于上文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下文乙事物上。“种下”与“希望”的搭配是顺着“种下”和“树秧”的搭配关系而临时运用的。拈连的成立是依赖甲乙两事物都出现。
例②是比拟。比拟是由本体和拟体构成,在字面上只出现本体,而拟体是不出现的。“群山”、“江河”、“大地”都是本体,它们有共同的拟体——人,然而拟体并没有出现,字面上只是把人的特征——“肃立”、“挥泪”、“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直接加在本体上。
例③是移就。移就是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移用过来修饰已事物。“疲乏”和“冷淡”本来是描绘人的感受与心情的,移用过来描写“花生米”和“茶”,带上了人情味。
6. 从综合运用的角度分析下文的辞格。
①那黄河和汉河又恰似两条飘舞的彩绸,正有两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耍着; 那连绵不断的大小山岭,却又像许多条龙灯一齐滚舞。一一整个山河都在欢腾着啊!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③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呢? 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只能是: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④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小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⑤在古老的年代,玛瑙河对岸是一片森林,森林边上的村落里,有一个名叫米拉朵黑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出色的猎手。
论力气,米拉朵黑能和黑熊摔跤。
论人才,米拉朵黑像天神一般英俊。
论性情,米拉朵黑像一个温柔的少女。
⑥东方白,月儿落,
车轮滚动地哆嗦。
长鞭甩碎空中雾,
一车粪肥一车歌。
⑦好! 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
谁有你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
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
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答案】①分号前是明喻与拟人连用,分号后是明喻,破折号后是拟人。
②这是对偶,其中套用暗喻。
③首先是设问,其次是暗喻。
④首先是明喻,其次是夸张、对偶兼用。
⑤“……森林~森林……”这是顶真,其次,三个“论……”是排比。其中套用夸张、明喻。 ⑥“车轮滚动地哆嗦。”是拟人兼夸张,“长鞭甩碎空中雾”是拟物,“一车粪肥一车歌。”是拈连。
⑦第一行是拟人,第二行是排比,后两行是夸张,其中第三行是对偶,第四行是排比。
7. 下列句子有没有成分残缺或多余的毛病? 如果有,试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5月3日,分局又在《解放日报》上刊登了“招认无名女尸”广告的当天,近100万份《解放日报》及时发至全国各地和本市的街头巷尾。
②通过多年的生产劳动和技术革命活动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劳动人民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③贺兰县接到文件后,立即在会议上进行了传达,一致认为,文件说出了广大农雕和干部的心里话。
④大热天劳动,出汗多,身体里的水分和盐分消耗得也多,不随时补充上去,容易徽生中暑。 ⑤目前正值印度黄金季节。全国游客纷至沓来,这种盛况为“黑市”生意提供稳机会。 ⑥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⑦在俄罗斯社会史的研究正方兴未艾,而其巨大的生命力正来源于历史唯物主蝴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⑧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⑨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发射运载火箭。
⑩我们要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美丽前程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⑪他说他要写出三部巨著来反映改革开放前后以及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⑫文字字数最多不得超过3000。
【答案】①例①只说主语“分局”和状语“又在……当天”,就另起一个分句,因此第一分句谓语残缺。删去头一个“的”字,加个逗号,第一分句就有了谓语。
②介词“通过”和方位词“中”不搭配,使句子缺主语。可删去“通过”和“中”,让“多年……活动”做主语; 也可以把“通过”改成“在”,或者删去“中”,让主语承前省略。
③第二分句缺主语,“一致”前应加“会议”做主语。
④“发生”多余,可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