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7 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三)11 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四)15 2017年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古代汉语考研强化模拟题(五)19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踅起。

【答案】乍:忽然。

2. 求,无乃尔是过与?

【答案】过:责备。

3. 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答案】有:表示所属。

4.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王案《七哀诗》)

【答案】遘:通“构”,构造,造成。

5. 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

【答案】殿:镇守。

集:成。(集事,即成事)

6. 我绝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己矣。 .

【答案】抢:突过。

7.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答案】(1)越国:超越(跨过)晋国。

鄙远:把遥远的郑国作为边邑。

(2)翻译:(秦国)跨过晋国把郑国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8.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

【答案】跻:登。

称:举起。

9. 居有倾倚柱彈其劍歌曰長俠歸来乎食無魚

【答案】来: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

二、名词解释

10.意动用法

【答案】意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殊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形容词用如意动时,它后面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如“美其服”,就是认为他的衣服美。名词用如意动,则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

11.旁轉

【答案】旁转是音韵学术语。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入声和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如“斯”从“其”声,“其”在支部,“斯”在支部,二者都是阴声韵,是旁转。旁转的现象在古音的押韵、谐声、通假、注音等材料中很普遍。现代学者认为构成旁转的字音主要元音应是相近的,韵尾一般相同。一些古音学家所说的阴声韵也包括入声韵在内,所以阴声与阴声的旁转,有时也包括阴声与入声的相转。

12.避讳

【答案】避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避讳是指人们不能直呼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需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上的若干混乱。例如避君讳:汉高祖名邦,

,汉石经残碑作“何必去父母之国”“邦”改成“国”。《论语·微子》“何必去父母之邦”。避讳常

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避讳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今天的阅读造成诸多不便。

13.读为

【答案】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14.疏

,【答案】疏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注解形式,又称“正义”是指为经书的传注作官方的注释。

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再疏注文,先略引被疏的文字,一般是起讫各引两三个字,然后再疏,中间用圆圈隔开。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如孔颖达等人受唐太宗之命为五

,分别为《周易正义》经作新注,合称为《五经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和

《春秋左传正义》。

15.读破

【答案】读破是古代的一种用来注音的校勘术语。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的时候,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来读,称作读破,如‘长幼’的‘长’不读而读,

‘喜好’的‘好’不读 而读。、的音称作破读。读破了的字称破读字。

三、填空题

16.____是形成近体诗的最重要的因素。

【答案】平仄

【解析】近体诗与古体诗的最大区别在于,近体诗讲究严格的平仄规律,一般要求押平韵,且要一韵到底,不得换韵。这也就形成了近体诗独特的韵律美。

17.所谓“五经”,包括《周易》、___、《诗》、《礼》、___。

【答案】《尚书》; 《春秋》

【解析】“五经”,指儒家的五圣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18.“三禮”是指《___》、《___》、《___》三部書。

【答案】《周礼》; 《仪礼》; 《礼记》

【解析】仪礼、周礼、礼记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昔人谓《周礼》、《仪礼》均系周公所作,《礼记》则系汉戴德(人称大戴)、戴圣(人称小戴)叔侄所删记也。按汉何体疑《周礼》作于六国之时,宋儒亦多疑之。惟刘歆、郑玄信为周公致太平之书,但亦有谓为刘歆伪造者。清方苞《周官义》己开其端,近人康有为为《新学伪经考》,则亦言为歆伪造无疑也。

四、综合题

19.認真閱讀下列古文及注釋文字,然俊做相應題目。

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為稱解狐其讎也將立之而卒又問焉封曰午也可於是羊舌職死矣晉侯曰孰可以代之封曰赤也可於是使祁午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謂祁奚於是能舉善矣稱其讎不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注謟媚也偏屬也「音義」解音蟹謟他檢反比毗志反)商書曰無偏无黨王道蕩蕩其祁奚之谓矣「…………」建一官而三物成(「疏」正義曰尉佐同掌一事故為建一官也三事成者成其得舉得位得官也官位一也變文相辟耳)能舉善也夫唯善故能舉其類詩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左傅襄公三年》)

(1)解釋詞語:(請老嗣稱孰黨)

(2)原文“建一官而三物成”,下列哪句括最能合乎其意,且能辅足原文省略空缺处[……]?

A. 晉侯怒謂羊舌赤曰合諸侯以為榮也

B. 以某不協請君臨之使匄乞盟

C. 解狐得舉祁午得位伯華得官

D. 羊舌四族皆疆家也解狐謀之

(3)注文“謟媚也’、“謟他檢反”及【疏】之後文字各为誰作?

(4)根據文中注音和反切,寫出“解”“諂”“比”三字的中文拼音。

(5)祁奚薦舉了哪些人擔任職務,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