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831国际政治专业综合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双边外交

【答案】双边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两个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或争取实现本国国家利益而采取的一对一的谈判,磋商,对话等一系列官方行为。具有这些特点:①国家利益至上性; ②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③具有脆弱性。

2. 对外政策行为

【答案】对外政策行为是指国家为实行这样的对外政策而相互采取的行动就是对外政策行为。国家间缔结联盟,建立或中止外交关系,威胁或实际使用军事力量,实行经济制裁或给予经济优惠,在国际组织中表示赞成或反对等,都是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3. 区域主义

【答案】所谓区域主义,就是某一区域范围内各个国家强调彼此合作的价值,并且为之做出各种努力的倾向。这些努力包括形成共同的区域意识、扩展相互交往的层次和采取统一的政策行为等,其核心是形成一套区域性制度安排。区域性制度安排的构建过程就是区域化。例如,欧盟委员会、欧洲理事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欧洲中央银行等制度安排为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成为欧洲区域化的核心内涵。冷战结束后,区域化与全球化成为并行小悖的两大发展趋势,不仅欧洲一体化运动如火如茶,北美和亚太的区域主义也方兴未艾,其标志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功组建。

4. 国内流离失所人口

【答案】国内流离失所人口是指因战争、内乱、饥荒而在原籍国流离失所的人。尽管没有离开原来所属的国家,也取得了类似难民的待遇。这些人同难民的相同点在于,他们的离乡背井是因为生命和(或)自由受到威胁,同难民的不同点在于,他们不愿或沛、能跨过国际边界,在法律上,他们仍处于他们自己政府的主权之下,尽管这样的政府不能或不愿保护他们。

5. 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 )

【答案】美欧“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 )是指2013年6月美欧双万商定的建立新的贸易体制的想法,计划在2014年前完成初期的谈判。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美欧等传统大国经济受到巨大影响,发展停滞,而欧洲则更因为债务危机使欧盟内部经济活力下降。美欧为了发展经济,走出困境,遂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建立新贸易体制,恢复经济; 其次,由于新兴国家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美欧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地位下降,双方均希望制定新的贸易规则,重夺全球经济主导权。

协定内容为:在美欧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减免关税,促进贸易往来,改善投资环境和贸易壁垒,若双方之间能成功建立新的贸易体制,将包含全球GDP 的二分之一,大大拉动双方经济发展。

但由于具体的规则制定,评价标准的差异,加之“棱镜门”事件加深美欧互疑,这一协定的谈判曾一度停止。

TTIP 的建立将有力促进美欧之间经贸往来,从而推动其经济发展,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外溢效应”,对当前中国的贸易和当今贸易规则等形成冲击。

6. 默契

【答案】通过默契之所以能够实现国际合作,是因为行为体在互动中除了感受到不同的利益之外,还会感受到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利益,它们在行为中就会自发地追求和维护这样的利益。这样就会形成一种默契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一种稳定的关系,因为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欺骗。但是,只要一方进行欺骗,另一方通常就会立即中比默契。因此从长远来看,行为体要维护共同利益,就必须确保默契关系的存在。一般来说,默契关系总是相对较长期的国际互动而言的。实际上,行为体认识到共同利益并形成默契,也只有通过较长时间的互动,通过合作——不合作的不断反复,才能够实现。

7. 权力

【答案】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就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这种影响的实现既有平和的积极诱导,也有运用强制的消极威胁; 既包括“合法”的影响,诸如依据国际法行事,也包括非法的影响,诸如实施公然的侵略; 既包括“软”权力方式,也包括“硬”权力方式。实际上,在国际政治中,人们在多数情况下所看到的权力,所表现的主要是实施强制性影响的能力。

8. 恐怖主义

【答案】恐怖主义是暴力实施者基于政治目的对非武装人员(包括军队中处于非战斗状态的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其目的是以特殊的手段把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逼迫其做原本不会做的事情。这个定义强调了恐怖主义的政治性,其暴力的有组织性,制造心理影响的目的性,并且强调了恐怖主义是不同质客体之问的一种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这个界定是可以把恐怖主义与非恐怖主义进行区分的。

9. 证伪方法

【答案】证伪方法是指有针对性地搜集反面事例,并用它来订正原来结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创始者是卡尔·波拍。该方法论认为,任何事实本身都是不可穷尽的,采用传统的归纳方法,不可能证明普遍的定律和理论确实是真的,只要找到一个与普遍的定律和理论相矛盾的事实,就可以判断原来的定律和理论为假。

10.国际组织

【答案】国际组织是跨国组织的其中一种,是指由不同国家成员(包括政府、政党、团体和民众个人)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设立的组织机构。国际组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类:①从成员的性质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两大类; ②从目的和职能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业技术性组织两大类; ③从成员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国际组织又可分为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两大类。国际组织不仅包括上述一般意义上的国际组织形式,还包括世界性政党、国际宗教组织、世界性运动等。

二、简答题

11.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的具体表现。

【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大体上包括四部分:

(1)前苏联、东欧地区发生剧变后出现的民族分离主义浪潮; 如前南地区,由统一的南斯拉夫分裂成为多个国家,格鲁吉亚问题,乌克兰克里米亚问题等等。

(2)非洲国家频繁出现的部族、民族冲突; 非洲国家战乱不断,冲突多是和部族,民族矛盾有关。

(3)西方国家以新法西斯主义、白人至上主义为表现形式的种族主义浪潮; 第三世界的移民,种族歧视观念根深蒂固,加之伊斯兰文明等的冲击,激发了白人的种族主义。

(4)继续对抗的旧的民族矛盾。这些民族问题由来己久,冷战后继续对抗或加剧,如中东巴以冲突,库尔德问题。

前三种情况属于冷战结束后兴起的比较“新”的民族主义冲突,最后一种则是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诸如塞浦路斯的希土冲突、斯里兰卡的种族冲突等。

12.简述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

【答案】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

(1)国家与国家的关系

这种关系既包括合作的关系,也包括冲突的关系; 既包括双边关系,也包括多边关系。例如,两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订立和平条约,就是合作的关系; 相反,发生对抗与战争,则是一种冲突的关系。

(2)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

这种关系既包括主权国家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诸如成员国与所参加组织的关系(如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或是一个国际组织与组织外的国家的关系(如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亦包括主权国家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诸如国际红十字会与主权国家间的关系,或跨国公司与国家间的关系等。

(3)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包括各国际组织间的关系,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国际组织与非政府组织问的关系等,诸如联合国与各种非政府组织间的关系,跨国公司之间的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