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831国际政治专业综合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霸权稳定轮
【答案】霸权稳定论是指主张国际秩序并不是权力均衡的产物而是权力垄断的结果。代表人物奥根斯基认为,权力均衡是与战争相联系的,相反,造就并维持国际稳定的是权力的优势。按照他的观点,在19世纪欧洲持续的和平期间,存在的根本不是权力均衡,而是英国和法国的明显的权力优势。
2. 绿色和平组织
【答案】绿色和平组织是指一个国际性的民间环境保护行动组织。出现于1969年,其创始者是一批加拿大环境主义者。它的建立是对当时核试验频繁、局部战争不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人类要求和平与保护环境的愿望。它最初只是一个小组,后来改称为绿色和平基金会。1976-1978年间,它以绿色和平组织的名义在旧金山、蒙特利尔、巴黎等10个城市建立了办事处。1979年在荷兰正式建立现组织,总部设在伦敦。该组织倡导以直接的、非暴力的方式反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但其行为往往具有很大的冒险性。该组织反对核试验,反对商业捕鲸和屠杀幼海豹。到1988年底,它己在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20多个国家设立了32个办事处。
3. 非国家行为主体
【答案】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相对于国家行为主体而言的,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小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它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广义的非国家行为主体还包括具有较强行为能力的国内组织、国际社会运动,以及国际社会特殊的个人因素等。
4. 外交
【答案】外交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的总称,通常指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外交机关代表国家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跟别的国家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是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狭义界定指的是“纯外交”,即外交是不使用暴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谋求相互的沟通与影响,并且通过讨价还价——不论是非正式的还是正式的——解决问题与争端。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有当外交行动失败,有关的方面才会使用暴力,而到了这个阶段,已不能称之为外交过程了。广义的界定则扩大了外交的涵义,这种界定认为,在外交过程中以一种非常有限和有选择的方式运用暴力,也是一种外交——暴力外交。这种外交既有外交的形式,又有暴力的手段,在形式上表现为两者的混合。
5. 南南合作
【答案】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因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或北半球南端,故称。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举行和1964年一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以加强政治独立、经济独立和集体经济力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目标,合作范围包括贸易、技术、粮食和农业、能源、原料、金融、工业等各个方面。
6. 全球主义
【答案】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全球主义是通过资本与货物、信息与思想、民众与军事力量以及与环境和生物相关的物质的流动而实现的一种涉及洲际相互依存网络的世界现状。这种现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所涉及的是联系的网络,而不是单一的联系。②在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网络中可能包括各种各样的联系,但其中必须包括跨洲的联系。只有地区的或国家间的联系不是全球主义。③与相互依存一样,全球主义是多维现象,既有经济全球主义、军事全球主义、环境全球主义,也有社会与文化全球主义。
7. 和合文化
【答案】和合文化是现代学者张立文提出的概念。“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和”“合”二字就己单独出现了。前一个“和”的原意是声音相应,后一个“合”的原意是上下唇合拢。后来,前一个“和”演化出和谐、和平、和睦、和善、祥和等意思,后一个“合”演化出汇合、结合、融合、联合、合作等意思。春秋时期,和合两字开始连用,从而出现了“和合”的思想。管子认为和合是可以学习的道德,民众和合了,就能产生莫之能伤的力量。自东汉以后,和合概念被中国流传的儒、道、佛等各家思想所吸收。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之所以把“和合”连用,是因为这个概念除了有和谐、团结的意思外,更有向心、聚拢的意思,史能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8. 南北问题
【答案】“南北问题”从地区概念上讲,是指位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和北半球的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问题。从经济概念上说,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南北”主要是指位于南面的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与位于北面的发达国家,问题是其间的经济差距与发展问题,也有称其为贫富问题的。简单的说,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问题。
9. 国际行为主体
【答案】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国际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国际行为主体既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即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也包括大量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即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国际行为主体的特征包括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10.南北关系
【答案】南北关系是指大多地处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与大多地处北半球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战略问题。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动纲领》,标志着南北关系问题被正式提上了国际议事日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条件恶化,资金转移和技术转让条件苛刻,都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严重障碍。南北关系发展的关键在于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简答题
11.现实主义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与分支? 怎样评论现实主义的历史发展?
【答案】(1)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分支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科中较复杂的一个范式,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严整的单一理论体系,而是许许多多不同分支的一个集合。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以及防御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学说的主要观点包括:
①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这一点是现实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从根本上来说不同于国内政治。在国际体系中,不存在一个高居于主权国家之上,可以实施法律和建立秩序的世界政府或普遍权威。在这种情况下,暴力与战争是普遍现象。一些古典的政治哲学家往往把这种状态叫做“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类主要不是作为个人而是作为社会群体相互面对,这种社会群体汇集了成员的忠诚。“竟争性群体的名称、规模和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改变,但群体间冲突的本质属性却不会改变。”有关无政府的假定表明,国际政治是一种非合作游戏。在这种游戏中,承诺是没有约束力的,契约的实施是根据自律而不是外部的权力。
②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
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如何行事,决定性因素是国际体系的性质和国家的实力,而不是国家内部的政治制度。尽管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或政府形式等因素对外交决策有重要影响,但这些变量不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自助的体系内,竞争的压力要比意识形态选择或国内的政治压力更大。国际体系的无政府属性,决定国家是利己的而不是利他的。在不存在普遍权威的情况下,国家要维持生存,就必须自己照料自己的利益。国家的这种自助特性恰恰是国际无政府状态的产物。
③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
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是加强权力与安全。国际政治是指国家间政治或权力政治。这种以关注国家安全与国际和平为宗旨的高政治,是不同于以促进经济社会福利为宗旨的低政治的。在这种政治中,武力和武力威胁是国家推进其利益的主要手段。因此,衡量国家的权力,主要是看国家的军事能力。由于每一个民族国家的责任都是维护自身利益,提供自身安全,因此,所有国家的共通特性都是基于权力与安全而不是基于道德和理想进行外交决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