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最新)2016年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渗透定价

【答案】渗透定价,是指企业把其新产品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

2. 独资经营

【答案】独资经营方式是企业在国外单独投资兴办企业,独立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3. 商标专用权

【答案】商标专用权又称商标独占使用权,是指品牌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后独立享有其商标使用权。这种经核准的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受到法律保护,其他任何未经许可的企业不得使用。

4. 需求导向定价

【答案】需求导向定价法是一种以市场需求强度及消费者感受为主要依据的定价方法,包括认知价值定价法、反向定价法和需求差异定价法。认知价值定价,是指根据购买者对产品的认知价值制定价格。反向定价法是指企业依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终价格,在计算自己经营的成本和利润后,逆向推算产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

5. 市场营销学

【答案】市场营销学是建立在经济科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应用科学。

(1)市场营销学的形成

市场营销学于20世纪初创建于美国,后来流传到欧洲、日本和其他国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阶段大约在1900年到1930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营管理学科诞生了。这一时期的市场营销学,其内容局限于流通领域,真正的市场营销观念尚未形成。

(2)市场营销学的发展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直接威胁到许多企业的生存,市场营销学科研究大规模展开。一些著名大学的教授将市场营销研究深入到各个问题,调查和运用了大量实际资料,形成了许多新的原理。

1937年,美国全国市场营销学和广告学教师协会及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合并组成美国市场营销

协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市场营销学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在企业经营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但在这一阶段,营销研究主要集中在销售推广方面,应用范围基本上仍局限于商品流通领域。

(3)市场营销学的“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营销学从概念到内容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市场营销学者经过潜心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念,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及其他企业活动,确立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生产者为中心的观念问题,导致的市场营销学基本指导思想的变化,在西方被称为市场营销学的一次“革命夕,。

6. 目标市场

【答案】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一需求的顾客群体。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时,有5种可供参考的市场覆盖模式:①市场集中化; ②产品专业化; ③市场专业化; ④选择专业化; ⑤市场全面化。

二、简答题

7. 试比较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市场认识的异同。

【答案】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对市场的认识存在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l )经济学家从揭示经济实质角度提出市场概念

他们认为市场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是商品内在矛盾的表现,是供求关系,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通过交换反映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指出,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社会内部分工的前提首先是不同种类劳动的相互独立,即它们的产品必须作为商品相互对立,并且通过交换,完成商品的形态变化,作为商品相互发生关系。因此,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是为完成商品形态变化,在商品所有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总体表现。

(2)管理学家则侧重从具体的交换活动及其运行规律去认识市场

在他们看来,市场是供需双方在共同认可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活动。如美国学者奥尔德森和考克斯就认为,“广义的市场概念,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问实现商品和劳务的潜在交换的仃何一种活动。”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站在生产者角度进一步指出:“所谓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这些购买者具有某种欲望或需要,并且能够通过交换得到满足。因而,市场规模取决于具有这种需要及支付能力,并且愿意进行交换的人的数量。”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战略决策中心总经理文森特·巴拉巴则认为,市场除了顾客一方,还要“再加上拥有可售商品和服务的企业”这一方。不将买方和卖方放在一起,就不会有市场。“从企业立场看,市场是外在的、无法控制的(尽管是可以影响的):它是交换的场所和发展增值关系的场所。”

8. 知觉的性质怎样影响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营销活动?

【答案】知觉具有整体性和选择性的特点,知觉的特点对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营销活动有不同方面的影响。

(1)知觉的整体性。指知觉能够根据个体的知识经验将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同一整体,以便全面地、整体地把握该事物。有时,刺激本身是零散的,而由此产生的知觉却是整体的。

知觉的整体性给营销人员的启示是:比如在电视广告中,由于知觉整体性的作用,受众在听到、看到简化的广告时,会在头脑中将省去的情节和词语回忆出来,将不完整的信息补充完整。这种做法既节省了广告费用,又没有降低广告效果。

(2)知觉的选择性。指知觉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反映或组织加工的过程,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和选择性保留。

①选择性注意。指在外界诸多刺激中仅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对其他刺激加以忽略。人的感官每时每刻都可能接受大量的刺激,而知觉并小是对所有刺激都做出反应。知觉的选择性保证了人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刺激的干扰,更有效地感知和适应外界环境。

②选择性扭曲。指人们有选择地将某些信息加以扭曲,使之符合自己的意向。受选择性扭曲的作用,人们在消费品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忽视所喜爱品牌的缺点和其他品牌的优点。

③选择性保留。指人们倾向于保留那些与其态度和信念相符的信息。

知觉的选择性给营销人员的启示是:人们选择哪些刺激物作为知觉对象以及知觉过程和结果受到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称为非刺激因素。非刺激因素越多,所需要的感觉刺激就越少,反之就越多。企业提供同样的营销刺激,不同的消费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知觉反应,与企业的预期可能并不一致。企业应当分析消费者特点,使本企业的营销信息被选择成为其知觉对象,形成有利于本企业的知觉过程和知觉结果。

9. 人员推销有哪些优缺点?

【答案】人员推销与非人员推销相比,既有优点又有缺点。

(1)人员推销的优点

①信息传递双向性

人员推销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形式,具有双向性。在人员推销过程中,一方面,推销人员通过向顾客宣传介绍推销品的有关信息,如产品的质量、功能、使用、安装、维修、技术服务、价格以及同类产品竞争者的有关情况等,以此来达到招徕顾客、促进产品销售之目的。另一方面,推销人员通过与推销对象(顾客)接触,能及时了解顾客对本企业产品或推销品的评价; 通过观察和有意识地调查研究,能掌握推销品的市场寿命周期及市场占有率等情况。这样不断地收集信息、反馈信息,可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②推销目的双重性

人员推销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激发推销对象的购买欲望; 另一个目的是市场调研。就前者而言,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人员推销的出发点,推销人员向推销对象(顾客)提供各种服务,帮助顾客解决问题、满足顾客的需求,进而实现推销产品的目的。事实上,推销人员只有做好顾客的参谋,更好地实现满足顾客需求这一目的,才有利于促成购买。就后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