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成本会计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成本与费用

【答案】(1)成本的概念

①狭义的成本指财务会计中的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产品所发生的各种耗费和支出,是从会计角度来研究如何把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耗费和支出归集、计算出生产成本。这个定义主要是为生产成本核算服务的;

②广义的成本指管理会计的成本,是未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未发生的价值牺牲,一般通过为之所放弃的资源来衡量。它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还包括期间费用;不仅包括已经实际发生的实际成本,而且还包括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预计成本。这个定义除了为核算服务,更主要是为管理服务。

(2)费用的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费用泛指企业各种日常活动发生的所有耗费,狭义的费用仅指与本期营业收入相配比的那部分耗费。费用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确认,凡应属于本期发生的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支付,均确认为本期费用;反之,不属于本期发生的费用,却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支付,也不确认为本期费用。

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②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③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 分类法

【答案】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在一些工业企业中,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繁多,若按产品的品种、规格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则成本计算工作极为繁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可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就可以采用分类法来计算产品成本。分类法的特点是: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二、简答题

3. 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 综合结转与分项结转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案】综合结转分步法与分项结转分步法这两种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各有优缺点:

(1)综合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 以“原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项目, 综合计入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

①综合结转法的优点:采用综合结转法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从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可以看出各步骤产品所耗费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的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 从而有利于各生产步骤的管理。

②综合结转法的缺点:如果管理上要求提供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成本还原工作繁重, 因此这种方法只宜在管理上要求计算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成本费用, 而不要求进行成本还原的情况下采用。

(2)分项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 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各个成本项目中。如果半成品成本通过半成品库收发, 在自制半成品明细账中登记半成品成本时, 也要按照成本项目分别登记。

①分项结转法的优点:采用分项结转法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可以直接、正确的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便于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②分项结转法的缺点:这种方法的成本结转工作比较复杂, 而且在各个步骤完工产品中看不出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费用和本步骤的加工费用的水平, 不便于进行完工产品成本分析。因此这种结转方法一般适用于管理上不要求分别提供各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和本步骤加工费用资料, 但要求按照原始成本项目反映产品成本的企业。

4. 确定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时,应考虑哪些具体条件?

【答案】在确定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时,应考虑的具体条件包括: (1)在产品数量的多少;

(2)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

(3)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

(4)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

5. 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农作物,其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有何区别?

【答案】农作物中有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也有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资产,其成本归集和分配会存在差异。

(1)归集时使用的科目不同

消耗性生物资产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归集费用;生产性生物资产设置“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归集费用。

(2)归集过程不同

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农作物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在“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的借方归集;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作物在达到预定的生产经营目的、能够连续生产农产品之前所发生的成本应在“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的借方归集,当这类作物达到预定的生产经营目的、能够连续生产农产品时,其成本从“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的贷方转入“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的借方。

(3)后续计量不同

对于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成本从“消耗性生物资产”科目的贷方转到“农产品”科目的借方;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每年应计提折旧,发生的折旧费用以及其他生产、收货费用,借记“农业生产成本”科目,收获农产品时,借记“农产品”科目,贷记“农业生产成本”科目。

6. 什么是环境产品成本?职能基础和作业基础下的环境成本分配有什么区别?

【答案】(1)环境产品成本的含义

生产、销售和交付产品的流程所产生的环境成本以及使用和处置产品所产生的环境购后成本都属于环境产品成本。完全环境成本法将包括内部和外部所有的环境成本都分配到产品中去。完全内部成本法只将企业内部的环境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2)职能基础和作业基础下的环境成本分配的区别

①对于职能基础下的环境成本分配,在大部分会计核算系统中,环境成本是隐藏于间接费用之中的。要分配环境成本,首先必须将环境成本分离出来,单独放进一个环境成本库中。职能基础的成本系统将环境成本库中的环境成本通过产量基础动因(比如直接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分配到各种产品中。这种分配方法在产品相似时非常有效,在产品种类繁多、对环境影响的差异较大时容易造成成本歪曲。

②对于作业基础下的环境成本分配,将环境成本追溯到应为环境成本负责的产品是一个健全的环境会计核算系统的最基本要求。作业基础的成本系统将依据因果关系来分配环境成本。首先,将全部环境成本按照资源动因分配给所有与环境相关的作业。其次,用某项环境作业的成本除以该作业的作业动因总量,计算出环境作业的作业分配率。最后,根据作业分配率以及每种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数量,将环境作业成本分配给每种产品。

7.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适合或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答案】在以下情况下适合或必须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1)分类法与生产的类型无直接关系,它可以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应用,即凡是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又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或车间,均可以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2)有些工业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对同一原料进行加工,可以同时生产出几种主要产品。这些联产品所用原料和工艺技术过程相同,可以归为一类,因而最适宜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3)企业可能生产一些零星产品,这些零星产品,虽然所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不一定完全相近,但其品种规格多,且数量少,费用比重小。为了简化核算工作,也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

8. 简述定额比例法的原理与适用条件。

【答案】(1)定额比例法的原理:定额比例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①原材料费用按照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②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用等各项加工费,按定额工时的比例分配,也可以按定额费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