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北经贸大学传播学805新闻采写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答案】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是指英国专制王权时代玛丽女王为控制印刷出版行业、采取行业垄断特许方法而设立的管制结构。1557年,玛丽女王将出版行业工会改造成为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委任状中规定:在英国,除公司会员及女王特许者外,其他人的印刷出版行为一律禁止。由于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对于整个印刷业的独揽和监督,国家几乎可以不负担任何开支便达到了抑制反对势力舆论的目的,使得英国封建专制王权对新闻印刷出版事业的控制强大而有力。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特许出版公司的权力也大受影响。1641年,“长期国会”取消了臭名昭著的“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

2. 导语

【答案】导语是指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导语的使命是介绍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揭示消息的主题,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语的常见写法按照所含消息要素的多少可划分为六要素导语和部分要素导语。

3. 专访

【答案】专访是指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经常是以一种特别强调的方式获取独家新闻的手段,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卞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和生动。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义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强,具有亲和力。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4. 谈话实录型通讯

【答案】谈话实录型通讯是指一种由谈话充当主要角色的通讯。在叙事记述型通讯中,往往也会涉及人物之间、记者与被访者之间的对话,但它并不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出现。而在谈话实录型通讯中,谈话无疑是主角。谈话成为主角,包括以下两项含义:①谈话在文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构成整个文本; ②谈话在文本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谈话的质量决定着全篇的质量,谈话的成败决定着全篇成败。

二、简答题

5. 简述新闻整体真实性的三种类型。

【答案】新闻的整体真实,又称总体真实,是指对复杂或具有漫长过程的事件在报道时要反映各

个事实的联系与事物的全貌,揭示全部的事实真相。整体真实不再把新闻的个体真实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同时追求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

新闻整体真实的类型包括:

(1)连续报道的整体真实

指若干条报道准确地组合,如实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社会和自然界的许多事件都有广阔的时空延续,媒体对它们的报道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反映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形。大事件一般都有持续的发展过程和多种因果关系,媒体需要通过多层次、多侧面的报道,揭示它的各方面的联系。从理论上讲,个体事实的报道只能体现局部真实,随着事件发展进行多次报道,体现的则是对整个事件或全局的真实。

(2)反映事实量比的整体真实

指按照不同类型的客观事实的比例,真实地报道这些事实的量比。即坏事与好事、消极现象与积极现象、成绩与挫折、优点与缺点、顺利与困难等这些对立事物在社会中出现的比例不同,有的具有普遍性,是大量的,有的不具有普遍性,是个别的、少量的。记者从事实的联系中观察、分析不同类别的事实的量比,按照不同比例再现这些事实,达到对立事物分布的整体真实。把整体真实视为选择不同类别事实比例的真实,是记者从宏观角度认识生活的重要理念。

(3)反映真象与假象的整体真实

指对客观事件的报道要符合该事物固有的真相,分清假象与真象,在真象事实与假象事实的联系上,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事物的假象与真象都是实际发生的,被反映后都具有表象真实。事物的真象和事物自身的本质一致,而假象则恰好与事物的本质相分离,但后者一般在新闻的持续报道中反映。误以假象为真象或误以真象为假象,都蒙蔽了事实的真相,常常造成新闻报道的整体失实。

6. 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述评有何不同? 写作中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述评的区别

①新闻述评中的评,是记者对事物的直接评判,是褒贬,是就事论理的一种写法; 解释是以充分的背景为依据的客观的加工过程,其中有一部分是评沦,而发议论(述评)是一种受论点和感情影响的主观加工过程。

②解释性新闻是运用事实表达观点; 新闻述评则允许超越、跳出事实,直接说话,是署名言论。 ③新闻述评对事实的要求更严格

一般的评论中,事实只是为论点服务的论据,未必是新近发生、发现的,也未必是完整的。分析性新闻虽然要以大量事实说明见解,但是,它的事实往往是多样的、可以任意调遣的材料; 新闻述评因其兼有报道与评论两种职能,报道是手段,评论是目的,报道是评论的依托。总体而言,新闻述评不能不清晰地反映事实。

(2)解释性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大背景意识

写作解释性消息,记者必须善于调遣和使用大背景,即将新闻事件放到一定的历史之中去观

察、分析它产生的必然性,这是背景选材的大时空观。大背景即全局性背景,解释性新闻的背景性事实反客为主,用以让释新闻事件的整体,焦点集中在背景分析上面。

②用背景事实自身的逻辑力量说明新闻事件产生的必然性

解释性消息也应注意客观色彩,不提倡记者直接发表议论,要求用背景性事实及事实自身所显示出来的逻辑关系来说明问题。

③巧妙开篇,引人入胜

解释性消息的基本特点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开头的切入方式具体如下:

a. 立即开讲,一开始就以解释的姿态切入;

b.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c. 先将奇异的场景再现出来,引起好奇,再进行解释;

d. 以橱窗式导语开头。

7. 从近期报纸上找出优劣导语各5条,并说明认定其优劣的依据。

【答案】(1)优秀导语范例

①(美联社3月1日北京电)他充满孩子气的微笑出现在中国各大报纸上。最近,他每天晚上都出现在电视新闻中,网上有数十个关于他的专题网站。

②(法新社日内瓦8月25日电)如果‘名大夫把日内瓦湖当作病人,那他下的诊断是:严重的慢性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③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④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pl},下午好! ’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晦,下午好! ”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⑤1974年,在西安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导语分析:

读者很容易被以上出彩、别具一格的新闻导语所吸引,有一种迫不及待想阅读下去的冲动。这就是导语所起的神奇功能。它就像商店的橱窗一样既展示精美商品,又招徕顾客购买,给人以明快夺目的感觉。

其实,不论哪种导语,它都是一块战略要地,用寸土寸金来形容都不为过。如果把一则新闻比做交响乐的话,那导语就是前奏部分,它为整体定下基调。在结构上,它是布局的中轴。上,它可连标题; 下,提擎主体一一标题依它而定,主体以它为轴心而展开。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曼切尔曾指出:“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写作导语了。”美国另一位新闻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