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人文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经典测量的真分数模型下,公式
A. 测量误差的变异数
B. 观察分数的变异数
C. 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数
D. 稳定的但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
【答案】D
【解析】根据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此题答案应为D 。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初中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是( )。
A. 自我意识高涨
B. 独立意识增强
C. 勤奋感和自卑感冲突
D.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
【答案】C
【解析】初中生出现反抗心理的原因有三个:①自我意识高涨;②独立意识増强;③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因此答案是C 。
3. 在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正、负1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 )。
A.25.00%
B.34.13%
C.50.00%
D.68.26%
【答案】D
【解析】根据标准正态分布的性质,查正态分布表,可知本题正确答案是D 。
4.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 )的生态系统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微观系统指儿童直接接触的环境
B. 环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C.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D. 外层系统包括社会意识形态、法律、文化等
【答案】D
【解析】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丛内到外分别是: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
中的是( )。
系统、宏观系统。最外层的宏观系统包含文化、亚文化和社会环境。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意志行动特征的是( )。
A. 预定目的
B. 克服困难
C. 随意运动
D. 习惯运动
【答案】D
【解析】意志是在达到目的的行为活动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来的。无意识、无目的,或不需要克服困难就能达到目的的行动,都不能体现个体的意志。
6. 斯腾伯格(S.Sternberg )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宄方法是( )。
A. 加法反应时法
B. 减法反应时法
C. 简单反应时法
D. 选择反应时法
【答案】A
【解析】加法反应时法由斯腾伯格在减法反应时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总和。加法反应时法的基本逻辑思想是:如果两个因素中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这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斯腾伯格采用加法反应时法来探讨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结果发现个体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方式是自始至终的系列扫描方式。
7. 近年来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的新科学是( )。
A. 认知科学
B. 神经心理学
C. 认知神经学
D. 心理生理学
【答案】C
【解析】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极大的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特别基础心理学方向。
8. 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 )。
A. 视觉编码
B. 听觉编码
C. 语义编码
D. 形象编码
【答案】C
【解析】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包括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两种,其中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
9. —组数据中每个数的值都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分别是( )。
A.0,0
B.5,25
C.0,5
D.0,25
【答案】A
【解析】表明原始属于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距离,如果都相同则可知之间的差异为0,而标准差是方差的开方,因此也为0。
10.根据右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 、B 为两个自变量,S 为被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设计是( )。
A.ABBA 设计
B. 被试间设计
C. 被试内设计
D. 混合设计
[2]该实验设计方案中的实验处理数为( )。
A.3
B.4
C.5
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