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14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析数字化背景下的新闻真实性。
【答案】真实与新鲜,是新闻的两块基石,是衡量一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的主要依据,也是新闻价值的源头。传统新闻写作强调真实性与时效性,在网上写新闻,这个游戏规则并没有改变。但在数字化背景下,通过网络传播,情况确实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网络新闻在其新闻价值的实现上,真实性遭遇挑战,时效性获得提升。
互联网的无限开放性,使得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受到置疑,因为在这张分散性的传播巨网里,任何一个网络都能够产生和发布信息。《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曾经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台。”它为所有人发表网络新闻开辟一个无拘无束、几乎不受限制的空间。这种传播者身份的多元化和模糊性使传播权趋于平均和分散,保证信息交流的平等和自由。但多来源的信息与言论发布,而且是无法控制的信息与言论发布,使得网络成为一个信息与言论的自由市场。这个市场里的东西究竟是真货还是假货? 自然使人存疑。
(2)网络新闻的报道速度,也对新闻的准确性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挑战。
因为“速度通常是准确性的天敌”。速度快,但有可能不准确。在网络媒体最发达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在线新闻协会于2000年联合宣布设立网络新闻奖。他们对这种新媒体最担心的地方也是“准确性往往被置于抢时效之后,一些大报纸在没有核对事实的情况下匆忙把新闻发到网上,结果经常发生报纸不得不将假新闻撤销的尴尬事件”。他们所设立的这个新奖项,目的之一是“表彰致力于提高因特网上新闻可信度的网络记者”。
(3)我国目前的网络媒体中,有一部分是原有传统媒体机构开办的,一部分是非媒体机构开办的,还有一部分是个人开办的。第一类情况比较好,第二、三类则比较复杂,其中一些严肃的网站所发布的网络新闻是由专业新闻媒体提供的,而另一些靠非新闻机构甚至个人提供的新闻线索,其真实性、准确性应打个问号。网上发布未经证实的假新闻或者失实新闻的情况时有发生。
例如,国外网站常有假新闻。美国的个人网站“德·鲁吉报道”,以经常先于其他权威媒体推出“独家报道”闻名。但据调查,1998年1月-}-10月,他所推出的51篇“独家报道”中,只有31篇是真正的独家新闻。而在这31篇中,32%为不真实或从未发生过,32%的准确性值得怀疑或无从考证,只有36%属实。
美国一份最新的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低于15%,一些商业性网站所发表的新闻可信度更低。而各种传统媒体的可信度都超过50%。因此,同一条新闻,当它在网络上发表时,其可信度比在传统媒体上发表时要低。
(4)目前,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只能依赖新闻来源的可靠性以及网络编辑与记者的职业素养来保证。
例如上海东方网坚持网络新闻的核查制度。2000年7月中旬,国内外许多网站都发布了一条“汕头一宾馆失火,死亡者中有中纪委干部”的消息。该网通过核实得知“死亡者中并没有中纪委干部”,便将有关内容删除后再予以发布,没有成为虚假新闻的散布者。
(5)数字化时代,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最终要靠“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即如果某一网站发布了不真实的信息,使得网民的利益受损,那么在消费者统治的时代,网民将远离这个网站,网站因人气离散而失去广告收入,最终只能关门。以上对于数字化背景下新闻真实性的考量,是仅就单篇新闻而言的。但如果从宏观角度分析,在整个网络新闻世界里,不同的消息源、不同的发布者,往往对同一件新闻事实有着不同的展示以及评论。由于新闻的这种自由,其平衡性与客观性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因而当网民在比较全面地阅读了各方面的信息之后,会更接近新闻事件的真实。而网络记者也同样获得了更逼近新闻真实的报道条件。
2. 论述通讯和文学、评论、调查报告、回忆录、人物传记、消息等文体的区别。
【答案】通讯的特点,可从比较中清楚地显示出来。
(1)通讯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
通讯属于新闻体裁,必须遵守新闻真实的原则。通讯在情节、结构、语言等力面,虽然与文学作品相近似,但通讯与文学作品却有着质的区别。通讯只能选择典型,而不能塑造典型; 只能挖掘故事情节,而不能虚构故事情节。通讯所反映的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只能通过比较辨别和深入挖掘,把它抓出来,如实反映给读者、听众、观众,不能搞集中、典型化。文学作品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鲁迅语),通讯则要实有其人,实有其事。
(2)通讯以报道的客观性与评论、调查报告相区别
通讯写作不能用大量议论、推理来说明问题,而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只能在客观地叙述事实的基础上稍加引申发挥,以说明事情的意义和实质以及发展趋向等。通讯以反映为主,以情节取胜,以客观为佳,不宜搞鉴定式、动员式、号召式的力一法。通讯也不是实际工作中的先进事迹上报材料。调查报告有时也归入通讯类,但它与一般通讯仍有区别。调查报告一般不注重于展开生活的画面,调查报告中的例子,一般是概述式的,不予充分展开,它只是作为说明观点的例证,材料服从于分析和阐述问题、经验、教训等。
(3)通讯以较强的时间性与回忆录、人物传记相区别
通讯既然属于新闻报道的范畴,就说明是“新”字打头的。通讯要突出新近发生的事,而把过去的事作为背景材料来交代; 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写编年史。通讯要突出最新情况,‘已的主题要与当前情况、问题或任务有一定的联系,有时甚至要紧紧扣住,有一种现实的针对性。通讯不要向报告文学靠拢,而要力求快和短。
(4)通讯以叙述描写的形象性、故事性、细致性与消息相区别
最初的报纸只有消息没有通讯,后来为了满足人们了解新闻事件详尽细节、来龙去脉的要求,才发展了通讯这种形式。通讯是详细的新闻,展开了的新闻,形象化的新闻,是消息的发展和补充。
二、综合题
3. 简述描述型导语与新闻素描的区别。
【答案】(1)描述型导语与新闻素描的区别在于:
①描述型导语所描绘的景物、场面,只是新闻事实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部分,一个小插曲,它不是新闻要反映的全部内容,而新闻素描大多通篇以描为主。
②新闻素描一般也不用描述型导语开头。受题材限制,描述型导语不如概述型导语用得普遍。
(2)描述型导语的长处是显而易见的:
①有趣,能以形象的画面引起读者的好奇,令读者不能不读。
②能以情境感染读者,让读者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可以强化新闻的报道效果。
③用剪影的办法来写。描述型导语中的描写要以最精练的文字,三言两语勾画出事物或景物特有的状貌,不要挥洒。
4. 如何加强报道的针对性? 选择对同一个新闻事实的不同报道,对比其针对性的强弱,并解释原因。
【答案】(1)加强报道的针对性的方法
针对性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在进行新闻写作时,要了解传播对象; 第二要明确传播目的。针对性的特点是灵活而动态,灵活的精髓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动态是指新闻报道要随时跟踪、随时调整,针对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加强报道的针对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加大信息量
总体而言,要在比较中选择信息量较大的新闻事实加以报道; 二是要把选定的新闻事实中固有的信息量充分地反映出来。a. 学会多侧面地进行报道
多侧面报道要求客观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透过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报道,避免单向、直线思维模式。
b. 学会抓特点
信息在本源上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差异。特点越鲜明,差异越显著,其信息量越大。没有特点,流于一般,则没有新意,信息量就小。因此要选择那些特点鲜明、差异显著的新闻事实,并在新闻写作中力求充分地将其特点与差异表现出来。
c. 学会使用新闻背景
充分挖掘新闻背景,无论是事件本身的直接背景还是与事件有关的间接背景,都能够有效地加大新闻报道的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