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报道事件需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事实要交代得一清二楚

报道事件的内容是事件性新闻的重点,清楚明了地记事是事件性消息写作的第一要求。

事实交待不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缺少新闻要素,事情的轮廓不清楚;

②忽略某些必须交待的细微部分,令事件模糊不清;

③事实的具体内容、事件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不够具体。

(2)勿做表面文章

事件性消息的采访与写作,容易为眼前纷乱的表象所迷惑,写作中容易使消息显得很浅。记者应是观察家与思想家,能够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深层的含义,预见到它的影响,并用准确的语言将事件的意义、自己的发现告诉读者,这样消息才会有思想、有深度。

(3)见事见人

读者关注事件,实质上也是关注人,采写事件性新闻,不应忽视人的要素。

事件性新闻写人,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以人的命运为焦点报道事件;

②关照事件结果对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③反映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丰富事件性新闻的内涵。

(4)慎重报道恶性事件

灾祸、犯罪等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事件属恶性事件,在写作中应十分谨慎。

(1)慎重报道恶性事件应注意以下方面:

①不要煽情;

②不要无意中传播作案手段、泄露破案方法;

③注意保护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

④关注事件成因。

(2)报道恶性事件的目的:

包括:①为传播警戒性的信息; ②为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从后者的角度看,不满足于事件报道的“一次性”,追究、揭示事件的成因,提出普遍性的问题,是媒体和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加强思维修养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答案】记者的思维修养对新闻写作的成败关系甚大。一个好记者,除了他的人品(政治与道德修养)和学养(知识修养)之外,还有一种其他行业从业者所没有的新闻“敏锐”。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当记者的,这个行业所需要的“敏锐”和“灵气”,来自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的灵活的思维能力。

记者加强思维修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思维修养支配着整个新闻写作全过程:新闻思维能力强的记者,能够很快辨识何种新闻读者会感兴趣,并善于以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达; 能够很快辨识本身虽不重要,却能引出其他重要新闻线索的信息; 能够辨识在一条新闻的许多材料中何者最为重要; 能够将手头消息的某些部分,变换角度,改写成更有新闻价值的报道。

(2)新闻写作过程中对事实材料不断的分析与综合。分析,就是要善于把事实整体的各个特征、各个方面分解出来; 综合,就是要善于把事实槛体的各个特征、各个方面联系与结合起来思考。分析与综合在新闻写作的思维过程中是反复不断进行的。新闻写作要有从复杂的事物中迅速而准确地“拎出新闻”的功夫,即在选择事实时“直取要害”,在揭示深度上“直取内核”,这是记者思维独有的,是新闻敏感的体现。

(3)记者加强思维修养需要有创新意识,又称创造性思维,其特点是机动灵活,求新求变。记者的思维必须定位在“最新”两个字上才能立住脚。正如新闻报道要求不断“求新”,即追踪新事物、新现象、新变化、新问题等,新闻写作,也就是报道新闻的手段、形式和方法,同样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

3. 就现实的某一事件或某一新闻人物,试作通讯主题方面的训练。

【答案】(一)通讯稿件

烈十妻子悲痛入院武警总医院精心照顾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邱丽芳吴敏)郭宝山夫人孙革敏自得知爱人逝去后住进武警总医院,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

悲伤的孙革敏告诉武警总医院的医护人员,郭宝山平时身体很好,但就是牙不好。去年他在武警总医院种了颗牙,牙桩打好了,牙冠也做好了,这次临去海地前,医生还通知他来安装牙冠,但他忙于维和的事,没有戴上牙冠就走了。武警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守护着痛哭不己的孙革敏,同时也在缅怀英雄,他们呼唤着英雄:“郭局长,我们还等着您回来安牙呢! ”

1月13日4:48分,孙革敏收到郭宝山发回的信息:“安抵海地,勿念’夕。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后,海地就发生了地震。孙革敏眼含热泪地讲述着:“老伴儿还是个硬汉子,遇事儿特别坚强。我不想让大家看到我的泪水,他在天国会不安的。”

因为过于悲伤,孙革敏的神情有些恍惚。她说丈夫去海地之前,自己就知道那里很危险。但是这么多年来,孙革敏对于丈夫的决定己经只有“服从”。郭宝山临行前说:“我管不了那么多,维和是大事儿。”在知道郭宝山局长出事儿后,很多人都打来电话慰问,孙革敏尽管心里难受,

但是也为丈夫感到骄傲。

临去海地前几天,郭宝山和老伴儿也刚刚买了蛋糕,纪念他们结婚33周年,而这也成了孙革敏记忆中永远的记忆。

原本郭宝山这次从海地回来后要主持儿子的婚礼。“老伴儿已经60岁了,他这一走,再也看不到婚礼,吃不到婚宴,最终还是留下了遗憾。一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觉得憋闷与难受。”孙革敏说。

(二)分析

这是有关海地维和英雄郭宝山夫人的一篇通讯。在众多相关题材的报道中,该报道能够脱颖而出,就在于它的主题很真实。

报道维和英雄,可以从多个方面选择主题,例如,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经历等等,但记者从生活的角度报道郭宝山的爱国敬业精神。“他的牙还没有补好”“他还没有主持儿子的婚礼”,虽然只是生活琐事,但正是这种平凡感动着我们。

有些报道专注于他们的工作而忽略他们也是普通人,有家人有平凡的生活,使得报道不能以情动人,达不到良好的报道效果。

4. 具体分析历年中国新闻奖获得消息与通讯一等奖作品的新闻角度。

【答案】示例如下:

材料一:

以下是获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郭浩东施工队巧绘北京奥运场馆“双唇”》 宁夏人攻克一道道世界性施工难题

郭昊东施工队巧绘北京奥运场馆“双唇”

本报讯(记者苏保伟)1月22日,在北京奥运会国家会议中心,郭昊东将火车票分发到一群打工者手中,让他们回宁夏过年。此前,这位从彭阳县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打工头,率领他的“郭昊东施工队”奋战在国家会议中心外观装饰工程施工现场,攻克了一道道世界性施工难题,为宁夏人争了光。

家境贫寒的郭昊东读完高中后便到银川、西安、深圳等地打工。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不眠之夜,他在深圳做出决定:到北京去,与奥运同行。不久,他受聘于北京一家公司。2005年他成立了北京德泰兴装饰公司,将彭阳、同心一带农民纳于“摩下”。他重视职工生活和技能培训,花30多万元购置了一栋三层移动式职工宿舍,3万多元添置了图书和影像资料,采取岗前学习、岗中传帮带、周末和晚上辅导等形式对工人进行培训。与武警北京北苑支队结成军民共建单位,对职工进行军训。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技术过硬,由西北人组织的规模最大的玻璃幕墙施工队伍一一“郭吴东施工队”在首都业界声名鹊起。

2007年3月10日,“郭昊东施工队”承担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四大主场馆之一的国家会议中心东、北、南三面玻璃幕墙的施工任务。施工难度最大的是东面外观双曲线悬挑唇型工程,长各500米的“上、下唇”是不规则的三维曲面,全部用钢结构和金属铝板及4万多叶片组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