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885教育技术与C程序设计之教育技术学导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量规

【答案】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往往是从与评价日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准确度高、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等特点。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是以非客观性的方式呈现,量规的应用也就日渐得到重视。

技术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同时虚拟学习社区也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

2. 教育技术

【答案】广义教育技术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以用于教育的器材、设备、设施等及相应的软件; 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狭义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3. 信息技术

【答案】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4. 教学设计

【答案】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者经常使用教学技术以改进教学。教学设计己经开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教育技术工作者广泛重视起来。

5. 超媒体

【答案】超媒体是超级媒体的简称。超媒体是一种采用非线性网状结构对块状多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技术。超媒体在本质上和超文本是一样的,只不过超

文本技术在诞生的初期管理的对象是纯文本,所以叫做超文本。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和发展,超文本技术的管理对象从纯文本扩展到多媒体,为强调管理对象的变化,就产生了超媒体这个词。“超媒体,,开创了“整合资源”的新模式,是新媒体意识与新商业思维的有机聚合。

6. 专家系统

【答案】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该领域问题。也就是说,专家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的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某领域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7. 活动理论

【答案】活动理论是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行为活动是人与形成社会和物理环境的事物以及社会和物理环境所造就的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人的意识与行为是辩证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发展与人的外部行为活动是辩证统一的。

8. 电子档案袋评价

【答案】电子档案袋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综合性评价,主要是指收集学生自己认为能够证明自己的学习进步、创新精神和知识技能的成果,可以包括计划、中间过程的草稿、最终的成果、以及教师的评价、相关资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督促学生经常自我评价,反思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9. 认知策略

【答案】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队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0.学习资源

【答案】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一般可分为两类: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语言实验室等; 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等。

二、论述题

11.阐述教育技术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

【答案】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阐述如下:

(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从其发展历史来看,它是在视听教育、程序教学和系统化设计教学等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引进,使教学手段不断得到更新和充实,促使教学方法不断地变化和丰富,在视听教学发展到视听传播阶段时,当时美国视听教学部的定义与术语委员会在1963年的正式定义中就明确提出:“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也是将教育技术学列入教育学科的分支学科。因此,可以得出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学科。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

在教育研究中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即教育哲学层次、教育科学层次和教育的技术学层次。教育的技术学研究同教育科学、教育哲学研究的区别在于:研究问题的层次的差异和研究目的的差异。哲学层次的研究在于探讨教育理论研究的总体的规律; 科学研究层次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而教育的技术学层次的研究在于讨论如何分析、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即主要是研究和开发达到一定教育目标的各种方法、手段,并努力去实践这些方法和手段。

教育技术学因其实践性和开发指向性的缘故,与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有明显的不同:教育哲学,是根据过去先哲的见解,追求理想的人类形象,据其卓越的思索,进行论证考察,弄清教育的理念。教育科学是为了有利于人类的相互理解以及促进其发展,通过对过去及现在人类行为特点进行实验、调查,加以验证其假设,发现教育的原理及规律。

教育技术学则着眼于改善现实和未来的教育,开发出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技术和系统,通过实践、反复评价其效果,将其改善得更加完善。

(3)教育技术学是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伊利在其论文《教育技术学领域:定义的表述》中这样写道:“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由于这个目标提出的任务是由教育的各个分支所共同分担的,那么,它就不能作为某个特殊的领域的理论根据而提出了。教育技术学的特点,从而可谓它赖以存在的理由在于它为达到这个目标所采用的哲学方法和实践方法。作为教育技术学的特征,其方法己被三个先后发展起来的模式所揭示,在以往50年间,它们使这一领域得到发展。这三个模式是:应用各式各样的学习资源; 强调个别化与个性化的学习; 运用系统方法。正是这三个概念,被综合成一个促进学习的总体的智能方法时,形成了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特点,从而也确立了这个领域的理论根据。”从这段阐述中我们可以明确地领略到教育技术学的特点在于:达到既定目标所采用的哲学方法和实践方法。

其次,在美国AECT 的定义中指出:“它是按照具体的目标,根据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以及利用人力与物力资源的结合以促进更有效的教学的一种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的全过程的系统方法。”在这个定义中明确地指出了教育技术学的核心思想是“系统方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