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信使报》
【答案】《信使报》于1827年创办,是智利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宗旨为“独立、客观、允分”地报道新闻。每天出版50版左右,行销全国,周日出120版,销量比平日增加一倍。该报在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安托法格斯塔、卡马拉出版不同的地方版。报纸的内容广泛,重视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报道; 经济消息信息量大、时效快,每天提供的最新数据为工商界所必读。广告收入约占全国报刊广告费的70%o
2. 《北极星报》
【答案】《北极星报》是英国宪章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工人报纸,对宪章运动进行了全面、完整的报道。1837年11月11日创刊于英国北方城市利兹,创办人和主编是菲格斯·奥康瑙尔。最初是一家地方性的宪章派周报,但很快发展为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工人报纸,最高销数达到10万多份。1844年11月,该报从利兹迁到伦敦出版,成为宪章派左翼实际上的中央机关报。该报报道面很宽,注重时效,文字激昂。19世纪40年代起,宪章运动新一代的左翼领袖乔·哈尼、厄·琼斯亦成为该报的编辑。从1843年起,恩格斯是该报的通讯员。1847年,《北极星报》和马克思、恩格斯编辑的《德意志一布鲁塞尔报》,以及法国的《改革报》,结成了进步报刊同盟。随着英国宪章运动的衰落,1852年,该报在困境中被卖给了一个资本家,结束了它15年轰轰烈烈的生命历程。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
3. VOA
【答案】VOA 是美国之音(V oiceOfAmerica )的简称。美国之音是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喉舌,也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国际广播电台。该台于1942年创立,隶属美国战时情报局,起初是反法西斯德语电台,后增加多种语言,二战后转为反共电台; 1953年起归美国新闻署领导,总部在华盛顿; 70年代以后逐渐改变对外宣传策略,内容趋于广泛,体现美国政界的主流倾向。如今在继承传统广播方式的同时,VOA 己经开始用Email 的方式向人们发送新闻,同时开办网络广播和卫星电视。
4. 电脑辅助新闻学
【答案】整个新闻界在互联网介入下出现了电脑辅助新闻学,简称CAJ 。所谓电脑辅助新闻学,主要便是借助在线服务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的环球网等进行新闻采集,借助公共或私有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5. 美联社
【答案】美联社是美国联合通讯社的简称,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1892年成立于芝加哥,前身为1848年墨西哥战争期间,纽约市6家大报组建的“港口新闻联合社”。其后经过不断合并、改组,规模逐渐扩大。1900年总社迁至纽约。最初稿件只供给本社成员报纸,1945年以后开始向非成员报纸和电台供稿。主要业务是提供新闻、图片、图表、特稿、金融股票行情、经济信息服务; 另有音像服务、为电视台电台提供口播新闻和电视节目。1998年收购了ABC 的环球电视网,合并在原有的美联电视新闻网,成为路透社电视新闻社惟一的竞争对手。
6. 《总汇报》
【答案】《总汇报》是出版商科塔于1798年在德国创办。是一份有影响的商业性报纸,多次迁移,1810年后在奥格斯堡立足,故又称《奥格斯堡总汇报》。该报自创办之日起就冲破帝国禁令,大量报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消息,显示了一定的民主主义倾向。1832年科塔之子继任发行人,进一步扩大报道面,聘请名家撰稿。尽管报纸的政治倾向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有种种变化,但是在三四十年代的欧洲革命风暴中,该报以消息及时、内容丰富著称于德国。恩格斯曾将它称作德国的《泰晤士报》。该报一直出版到1882年。
7. “付费墙”
【答案】“付费墙”(PayWalls ),即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它是在传统报业的衰落下,许多新闻提供商建立的网上付费模式。建立付费墙的目的就在于将不订阅报纸的潜在读者挡在墙外,并且产生了质量更高的网上收益和更高的每千次点击(CPM )费率。自2009年5月12日默多克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以来,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都将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在所有面向手机平台的读报软件中,英国的《卫报》是第一家实施收费的。该报在iPhone 和ipodtouch 的读报软件下载已超过10万次。自2009年12月14日起《卫报》开始向iPhone 手机用户推出收费订报服务,每月收费2.39英镑。
8. “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学)
【答案】“黄色新闻”是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注重犯罪、开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它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的产物。它起源于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的竞争。在编排技巧和报道内容上,它有如下特点: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黑体字或套红色印刷); 滥用照片; 种种欺骗方法; 星期日增刊; 标榜同情“受迫害者”。
二、简答题
9. 简略叙述德国法西斯新闻体制建立的步骤。
【答案】德国法西斯新闻体制建立的步骤如下:
(1)1933年2月20日“国会纵火案”以后,希特勒借此将51家共产党报刊停业,把社会
民主党的130多家报纸也同时封闭。2月28日,希特勒通过兴登堡总统发布命令,宣称“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宪法规定的新闻自由暂时中止。”从而取消了《魏玛宪法》规定的新闻和言论自由,肆无忌惮地施行法西斯的“舆论一律”。
(2)1935年3月,纳粹政府成立了国家宣传部,由戈培尔担任部长,专门负责管制全国报刊电台的言论及新闻报道,并负责国社党的整体宣传工作。9月,依据德国《国家文化学院法》创设“国家新闻学院’夕,负责严格控制全家的新闻事业。
(3)1933年10月4日,德国颁布了《新闻记者登记法》。至1934年,德国的报刊从1930年的4703家降至1200家,它们大部分都是表示效忠希特勒政府的新闻事业机构。至此,希特勒完成了对德国境内报纸杂志的全面掌控。
(4)1933年,具有悠久历史的德国沃尔夫通讯社被勒令停止供稿,由政府接管。法西斯政府将该通讯社和成立于1915年的“海通社”合并,改组为国家直接经营控制的“德国通讯社”,成为希特勒政权统一进行对外宣传的喉舌。至此,在新闻通讯社方面,纳粹也完成了自己的统制步骤。
(5)德国的广播事业原来是商业化的私营制。在1933年国社党执政后,广播事业也全部为国家宣传部所控制。同年,德国开始以英语、德语等多种语种对外进行国际宣传广播。整个二战中,广播始终是戈培尔之流进行法西斯宣传工作的主要工具。
10.作为《循环日报》的创办人,王韬在一系列文章中论述了哪些重要问题?
【答案】(1)王韬简介
1828年生,江苏甫里人,自幼资赋聪敏。年轻时期跟随香港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在英、法等国游历,深感中国落后。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奋起直追,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途。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先自主办报的人之一,主持该报笔政达10年之久。《循环日报》每天于头版处刊登一篇政论文章,故此成为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王韬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
(2)王韬论述的问题
王韬在《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和《论中国自设西文日报之利》等文章中,论述了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
王韬曾在其《上潘伟如中承》书中阐述了他在香港主办《循环日报》的目的:要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
a. 报纸可以使“民隐得以上达”,只要在各省省会设立报馆,即可以“一知地方机宜”,“二知讼狱曲直”,“二辅教化之不及”,使报纸成为“博采舆论”的工具。
b. 报纸可以使“君惠得以下逮”,报纸宣扬君王的恩德,传播朝廷的政令,使“君民上下互相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