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大学文学院703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5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台湾的“报禁”为什么持续了30年之久? “报禁”对台湾新闻传媒事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案】(1)台湾“报禁”概况
1951年开始,台湾当局实行“报禁’夕。当年6月10日,台湾“国民政府行政院”以报纸、杂志“己达饱和点”和“节约用纸”为理由,宣布对此后新申请创办的报纸、杂志、通讯社“从严限制登记”。第二年4月11日又以行政命令宣布“停止报纸登记”。上述禁令被台湾新闻界习惯地称为“报禁”。这以后30多年中,除了1952年10月10日批准创办了一份由台湾“国防部总政治部”主办的《青年战士报》(后改称《青年日报》)之外,台湾当局没有再批准过任何一份创办新报的申请。
1987年12月1日,“新闻局”时任局长邵玉铭正式宣布自1988年1月1日起,台湾国民党当局开始接受新创办的报纸的登记,报纸的印张也可增加到日出6张24个版,“报禁”正式解除。
(2)台湾“报禁”持续30年的原因
①台湾“报禁”持续了30多年,这主要和它的政治环境有关。1949年国民党战败迁台,开始在台湾实行严厉的军事戒严体制,实行党禁报禁。当局在言论出版、游行、集会等方面实行严格的管制制度,新闻传播事业由于其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特殊性质,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使命。在国民党统治台湾的初期,因为种种政治因素的影响,报业的开放被视为禁忌,当局只有采取严厉的行政手段对创办报纸进行钳制,只有这样,才能将当时已有的报纸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不给局势增添任何动荡和不安的因素。
②台湾当局对新闻事业的控制不仅仅是报禁,他们还在各种报馆设立安全局,对报社的记者、编辑等人进行核查,一度还有特务系统严查新闻稿件,这些举措都说明了当局对于开放报纸的恐慌,正因为如此,“报禁”这种直接对新闻事业的创办进行控制的手段才会一直存在。
(3)台湾“报禁”的影响
①报纸数量极少
从1952年到1987年,台湾共有31种报纸,并且这一数字由于“报禁”的影响一直没有太大的波动。
②报纸种类单一
这一时期存在的31家报纸中,有25家日报,6家晚报。除两家是英文报纸外,其余都用中文出版。如果按政治背景来划分,国民党党政军机关经营的报纸有12家,如《中央日报》、《中华日报》、《新生报》、《台湾新闻报》、《台湾日报》等。《联合报》、《中国时报》等民营报纸与国民党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剩余的几家民营报纸均由台湾的地方人士主办。这就导致了这一时期台湾报
第 1 页,共 8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