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北大学文学院703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2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会出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有什么特点?

【答案】1897年后,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诏书,进一步促进了各地报刊的飞速发展。自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国人办报活动,在维新变法运动中走向高潮,打破了外报在中国新闻舆论界的垄断地位,使中国人的报刊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国人办报活动。史称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这一时期国人办报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力一面:

(1)报刊数量多。自19世纪70年代至1895年的20余年中,近代国人自办报刊总共有30种左右; 维新运动兴起后,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特别是1897年和1898年,全国各地新创办的报刊达90余种。

(2)办报地区广。外报绝大部分是在上海、香港、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而维新运动期间国人自办报刊遍布各地。不仅在上海这样的外报出版基地发展,还深入到长沙等内地中小城市。

(3)报刊种类多。除了以政论性见长的综合性报刊得到迅速发展外,还出现了专业性报刊、纯商业性报刊、文艺娱乐性报刊,以及以青年、妇女、儿童等各类社会群体为对象的报刊、图画报刊、白话报刊,其中不少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报刊类型。

2. 简述梁启超的新闻活动。

【答案】梁启超曾先后参与《万国公报》、《时务报》、《新民丛报》、《清议报》、《时报》、《政论》、《国风报》、《国民公报》等报刊的创办或编辑活动,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时务报》。

(1)资产阶级维新派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这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由梁启超、麦孟华担任编辑。《万国公报》每两天出版一期,版式与《京报》相似,但不署出版时间及地点。由各报房的报贩在递送《京报》时免费附送给在京的“王公大臣”及“士夫贵人”等各级官绅阅读,起初每期送出千余份,以后最多送出3000份左右。

(2)1896年8月9日,《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打响了维新运动再度兴起的第一炮。由梁启超任总撰述。《时务报》每期约30000字,所刊内容有政论、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西电照译等。创刊初期,梁启超一人担负全部编撰工作,每天除撰写4000多字的评论外,还要撰写、修改20000多字的文稿。他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数十篇政论,最为著名、也最有影响的是《变法通议》。这篇长文,自创刊号起在报上连载了43期,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梁启超在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大力鼓吹多办报纸,主张报刊应“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