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大学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儿童观
【答案】儿童观是指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儿童发展所持的看法与态度也是不同的。这些看法与态度都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对自身认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2. 游戏
【答案】游戏是学前儿童喜欢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创造性反映现实的活动。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的活动,是幼儿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积极的反映活动,也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愉快的活动。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事半功倍。幼儿园之所以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幼儿在游戏中最容易获得全面发展。
二、简答题
3. 简述我国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
【答案】(1)我国幼儿园的性质
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
(2)我国幼儿园的任务
①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以幼儿园为代表的幼儿教育机构是我国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组织,因此幼儿园通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来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②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幼儿园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个社会福利机构,负有为在园幼儿家长服务的任务。幼儿园保护和照顾幼儿有助于解决家长参加工作、学习而子女无人照顾的问题。通过完成这一任务,幼儿园显示出其它教育机构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充分体现出幼儿园的特殊价值。
4. 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土作的卞要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答案】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
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下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为此,幼儿园应当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的内容主要包括: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等。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幼儿园在帮助幼儿做好学习准备力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等。
②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非智力品质主要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离开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智力是不可能单独成长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幼儿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他们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学习愉快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
③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不少家长想让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就在入学前教孩子拼音、认字、做算术,甚至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来“系统”地教。这犯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错误,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当坚决地反对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
5. 如何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答案】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自身应有的需要和权利。1998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公约指出生存与发展是儿童的基本权利。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
第六条规定:“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这也体现了对幼儿发展权利和保护的重视。
(2)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幼儿体、智、德、美等几大方面都发展。由于体、智、德、美这几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们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因此,幼儿园课程要能推动幼儿的
这几方面都发展,要进行整体设计。
(3)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应是幼儿的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幼儿的发展除了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发展,也应有社会性的、情感的、交往的和道德的等方面的发展。
(4)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通过教育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
(5)幼儿全面发展应是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过程。教师设计的活动应符合幼儿的需要,让幼儿充分地活动、主动地活动,力求使幼儿的活动性贯穿于活动发起、进行和结束的全过程中,使幼儿的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且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6)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与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紧密关联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时代的召唤和社会的需要,我们的幼儿教育应顺应社会的需要,在幼儿教育现有目标基础上渗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三、论述题
6. 试述家园合作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答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园合作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他生长的社会群体而独立成长的。家庭、幼儿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儿童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兔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社会群体力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2)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3)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和方向上是一致的,都必须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家长均作为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合作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家园合作不管是对幼儿园的发展来说,还是对幼儿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家庭和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合作形式的重要性,发挥其作用,促进幼儿园教育和幼儿自身更好地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