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距离说
【答案】“距离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布洛提出的美学理论,又称“心理距离说”。它要求人们自己与外物分离。“距离”这种审美现象完全是超脱人的实用功利日的的,从实际生活中超脱出来,与宇宙人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冷静地、客观地观察事物。即客体才成为审美的客体,才有对客体的审美的欣赏,在欣赏中才有审美的愉快。因此“心理距离”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根源。“心理距离说”成为心理学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2. 古希腊悲剧
【答案】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 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此情感的净化; 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3. 荒诞
【答案】荒诞是西方观代审美范畴之一,指呈现在极其不和谐的形式中并引起人的复杂感受的现代基本情绪。表现荒诞是为了征服荒诞。
二、简答题
4. 简述中国美学中虚实相生的学说。
【答案】(1)“虚实相生”的提出
“虚实相生”最早出自老子的哲学,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和“有”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才能生生不息。老子的这种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影响也很大。
(2)“虚实相生”的内涵
“虚实相生”,即“虚实结合”,成为中国古典美学一条重要的原则,概括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重要的美学特点。这条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
①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气韵生动”的命题。“气韵生动”的“气”,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而且表现于物象之外的虚空。没有虚空,就谈不上“气韵生动”,艺术作品就失去了生命。
②唐代美学家在“象”的范畴之外提出了“境”这个范畴。“境”和“象”的不同,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境”不仅包括“象”,而且包括“象”外的虚空。此外,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结构中,
虚空、空白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虚实相生,中国诗歌、绘画的意境就不能产生。
(3)“虚”与“实”的关系
①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 实景是“尽养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②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
例如《雨霖铃》《月夜》《踏莎行》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髻。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阀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5.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案】艺术美的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人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
(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6. 请简要分析社会美。
【答案】社会美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即:人物美、日常生活的美、民俗风情的美、节庆狂欢的美、休闲文化中的美。具体如下:
(1)人物美:人物美可以从二个层面去关照。
①人物美的第一个层面是人体美;
②人物美的第二个层面是人的风姿和风神;
③人物美的第三个层面是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
(2)日常生活的美:如果人们能以审美的眼光去关照,他们就会展示出一个充满情趣的意象世界。
(3)民俗风情的美:民俗风情是重要的审美领域。因为这里包含有人生,历史的图景,有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4)节庆狂欢的美:节庆狂欢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超越。
(5)体闲文化中的美:旅游文化是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审美活动,也就是超越实用功利的心态和眼光,在精神上达到一种自由的境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7. 简述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异同
【答案】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异同表现在:
(1)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相同之处
形式美的形成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其中包含着具体的社会内容的,经过长期重复、仿制,使原有的具体社会内容逐渐泛化成为某种观念内容,而美的外在形式即由此长期的过程,演变为一种规范化的形式,成为独立审美的对象。
(2)美的形式与形式美的不同之处
①美的形式和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不同
美的形式所体现的是它所表现的那种事物本身的美的内容,是确定的、个别的、特定的、具体的,并且美的形式与其内容的关系是对立统一,不可分离的; 而形式美则不然,形式美所体现的是形式本身所包容的内容,它与美的形式所要表现的那种事物美的内容是相脱离的,而单独呈现出形式所蕴有的朦胧、宽泛的意味。
②美的形式和形式美的存在方式不同
美的形式是美的有机统一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美的感性外观形态,而不是独立的审美对象; 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
8. 如何理解体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
【答案】美国的杰弗瑞·戈比在《你生命中的体闲》中提出。休闲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以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的生存。休闲文化的核心是自由的、无功利的、无目的的“玩”。体闲文化常包含审美意象的创造和欣赏,他所展现的意象世界往往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交叉和融合。旅游是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日常生活的隔离和中断,体验使一切都成了美。
9. 简述美学史上对丑的研究。
【答案】(1)荷迦兹对丑的研究
①他认为丑是自然的一种属性,适宜可以产生美,不适宜则会变成丑。
②他还认为变化可以产生美,而“没有组织的变化、没有设计的变化,就是混乱,就是丑陋”。
(2)鲍姆嘉通对丑的研究美本身就使观者喜爱,丑本身就使观者嫌厌。
(3)谷鲁斯对丑的研究
从主观的感受来规定丑的本质,他认为:“丑这个范畴是在审美的外观上肯定会使高级感官感到不快的东西。”
①一是否认丑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客观性质,由于这种性质才引起特定的感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